三,赵匡胤的兄弟
赵匡胤一共有兄弟五人,分别为赵光济、赵匡胤、赵光义(赵炅)、赵廷美、赵光赞。五兄弟均为杜太后所生(《宋史.杜太后传》)。
有读友可能不理解:古人取名字,非常讲究辈分排行。同胞兄弟的双字名中,除了姓氏之外,都有一个相同的字。比如名将杨业的七个儿子,名字依次为杨延昭、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玉、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名将呼延赞的四个儿子,名字依次为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
赵匡胤同胞五兄弟,辈分相同,五个人名字好像有点混乱啊?其实啊,这里面的情况有点复杂。
赵匡胤兄弟五人,成年的只有三人,最初的名字也都是“匡”字辈!成年的三人分别是老二赵匡胤、老三赵匡义、老四赵匡美。而老大赵光济和老五赵光赞出生不久夭折了。
应该说,老赵给三个成年儿子取的名字,是中规中矩的!奈何老赵家洪福齐天,五兄弟的老二赵匡胤做了皇帝。封建王朝有规矩啊,皇帝的名字,臣民是不能使用的,即便是亲兄弟也不行,这叫避讳(姓不用避讳)!因此其他兄弟的名字中的“匡”字,就得改。
赵匡胤诏令,“匡”字统一改为“光”字,这样一来,赵匡义变成了赵光义,赵匡美变成了赵光美,而赵光济和赵光赞的名字,是赵匡胤做了皇帝后追赐的。他们出生有没有名字?或者说有名字是什么名字,史书没有记载!
那么,老四赵光美最后怎么又成了“赵廷美”呢?那是因为,后来老三赵光义也做了皇帝,按照避讳的规矩,赵光济、赵光美、赵光赞的名字还是犯忌了,还得改才行!但是这一次,赵光义表现得比较开通,他觉得赵光济和赵光赞死了多年,没有必要和死去的兄弟在一个名字上较劲儿,更为主要的是,赵光济和赵光赞的名字,是哥哥赵匡胤追赐的,赵光义不好动手修改。因此只建议赵光美将“光”字改为“廷”字,赵光美也就成了赵廷美!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赵匡胤五兄弟的简历。
老大赵光济,出生年月不详,卒年也不详,夭折。公元962年(太祖建隆三年)四月,赠中书令,赐名,追封邕王,后来改封曹王。
老二赵匡胤,略;
老三赵光义,出生于公元939年,比赵匡胤小是12岁。公元960年,赵匡胤即皇位,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侯”,挂“睦洲防御使”的职衔。
“殿前都虞侯”是宋朝禁军殿前司的重要职位,“殿前都虞侯”以上还有“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副都点检”,“都点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裁撤了“副都点检”和“都点检”的职位。
“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节度使”都是宋朝的高品级的虚职官,这些官职只有品级和相应待遇,没有具体职事,也不到地方去任职。
睦洲在今天的浙江淳安,赵光义领“睦洲团练使”,人却待在京城,并不到睦洲去上任,更不到睦洲去处理相关政事,这是宋朝官职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