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夸父的原型,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考量,这一方面在于《山海经》记载的零散性,另一方面也在于解读者的侧重点。所以,对于夸父逐日神话的探讨没有尽头,毕竟目前很难有一种说法能够完美兼顾夸父逐日神话中的每个具体细节。但是每次一尝试都可能是对真相的又一次迫近。
(一)夸父与夔
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说法:“夸”从“亏”之音,而“亏”在上古音中属鱼部,中古音属支部,到了近代则已经变成了脂部字,与“夔”同音。因为两者在元音上比较接近,所以极易产生音韵学中常见的旁转现象。
但是如果仅从名称上来观察夸父与夔,似乎证据还是有些单薄。那么,关于两者的外形上,有没有相似点?
先看夸父,有一种说法是,夸父的形状如“禺”,也就是猿猴。
“(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山海经·西山经》
对于这段记载,郭璞的注释云:“或作夸父。”郝懿行解释曰:“举、豦声同,故古字通用,举、豦与夸声近,故或作夸父。”袁珂注云:“夸父者,猿类之兽也。”
再看夔兽,有三种说法,一说像龙、二说像牛,三说像猴。
1.夔兽像龙
此说记载于《文选·东京赋》薛综注云:“夔,木石之怪,如龙,有角,鳞甲光如日月,见则其邑大旱”
2.夔兽像牛
此说见于《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3.夔兽像猴
此说见于《国语·鲁语》“季桓子穿井”韦昭注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富阳有之。人面身,能言。”
而在甲骨文中,夔字明显就是母猴之形,此说甲骨文学者并无疑义,也就是说,夔也有一种猴形与夸父类似。
除了名称、形象,有意思的是夸父与夔都有被黄帝杀死的共同经历。
夔为黄帝所杀,记载于《绎史》卷5引《黄帝内传》中:
“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
而夸父与蚩尤,则一同被黄帝的应龙所杀,《山海经》两段记载中都有,此举一例说明: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北经》
总结一下,由于夸父和夔在音韵、外形、事迹上都有着极为类似的描述,所以他俩之间或许可以等同,但是很明显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同样的人物与事迹在不同的地域流传,但是其中蕴含的信息与情感则稍有不同,或许“夸父与夔”正如同我们前文曾经讲过的“窫窳”与“窫窳”类似。
(二)逐日神话
如果可以将夸父与夔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来试着去解读一下夸父神话中的具体情节,看看是否能够说得通?
首先,夸父为什么一定要拄杖?因为夸父少了一条腿,所以需要拄杖逐日。
这是因为夸父即夔,而夔正是一足之兽。在《庄子·秋水篇》中这样记载: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
其次,邓林为何一定要其杖所化?因为夸父是为旱神,毛发中无法生出草木。
在中国很多创世神话中,大神陨落之后,都会以其身体化生万物,比如盘古大神。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皮毛化为草木”——《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
但是为何夸父却无法像盘古那样,从自己的身体中化出一片邓林,反而却要从手杖化之?因为古人想象中的旱神,一个重要的生理特征就是全身没有毛发,以此作为它带来的后果——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所以,夸父只能从其丢弃的手杖中化生邓林。
最后,在中国神话中被反复传唱的一定是先民记忆最为深刻的,尤以水、旱、两灾为主。
而其中又以天灾神话中的“水旱两灾”最为突出,比如羿射九日属于旱灾神话、夸父逐日看来也属于此;而鲧禹治水则属于典型的水灾神话。
水灾与旱灾,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同样也会引发许多重大事件,诸如战争与迁徙,而由此带来的便是部落间的冲突与融合,由此奠定了华夏多民族存在繁荣的基础。
考古山海经连载文集持续更新中......
文/李公子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