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冥想》:每天给自己十分钟,它会还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不知道从何时起,冥想开始流行起来,朋友圈里继打卡早起,打卡读书,打卡健身之后,打卡冥想也开始悄无声息的进行着。出于好奇,当我在微信读书里看到这本《十分钟冥想》的时候,便毫不犹豫的翻看起来。

作为一个冥想小白,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冥想是让自己通过冥想而使精神独处,放空自己远离世间烦扰。其实冥想并非如此,它不是致力于让冥想者变成别人,而是让冥想者与当下的自己相处,把从冥想中获得的正念潜移默化的融入生活中。

冥想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技能,一种孰能生巧的技能,掌握了它之后我们便可以把它应用到生活中的任何方面,冥想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赋予它的价值。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未来的目标上,而不太关注于当下,无法乐享生活带来的一切。这是冥想中最常犯的一个错误:一心想寻找某种体验,或者一心想取得某种进展,取得某种成就。如果我们太用力去需找它,心灵的平静或者顿悟将始终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我们首先应该先做好当下的自己,学会和当下的自己好好相处,让当下的自己可以更好的融入生活。我们学习冥想不是为了让人闭上眼睛躺在那里打发时间,而是为了让我们对觉醒的熟悉感融入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高,哪有时间来浪费在冥想上,有这时间多陪陪家人不好吗?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讲,我们每天浪费的十分钟还少吗?我们把这十分钟看作是给自己的一个福利,给自己放一个十分钟的小假不算奢侈吧~通过每天的十分钟给家人一个更好的自己,陪伴家人的时候能让他们感觉到你的阳光和温暖,能用心的陪伴家人岂不是比心不在焉的陪伴家人的”垃圾时间“要好的多吗~

书中介绍了好几种10分钟冥想的方法,我比较喜欢其中的两种:

其一是静坐后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感受身体与椅子接触的感觉,心中默数1到10,然后在数1到10,直到闹铃把我唤回现实中。

另一是躺在床上,同样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感受身体与床接触的感觉,然后从左脚小脚趾开始”关闭“自身的感应,像扫描一样感觉”电流“从左脚趾开始经过身体的每一寸肌肤直至大脑,随后逐个脚趾重复上述的”关闭“模式。你会发现还没等十个脚趾都”关闭“,你便已经进入梦乡了,而且睡眠质量也很好。

当然还要强调一点,冥想前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让自己的心和脑都平静下来,就好像身体刚经过运动后不可能马上平静下来,我们的大脑经过了一天的运转,忽然要静下来进行冥想也是不现实的。

书的最后部分推荐了一个冥想日记的格式,觉得很有用,摘录如下:

1.你今天抽时间做十分钟冥想了吗? 是,否

2.在开始十分钟冥想前,你的即可感受是什么?这种感受让你觉得自在吗? 是,否

3.在做完十分钟冥想后,你的即可感受是什么?这种感受让你觉得自在吗? 是,否

4.你今天情绪如何,在这一天中你的情绪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5.在这一天中,你对那些细微的事情有清醒的感知吗? 是,否 

6.今天早上的时候,你是否留意到淋浴里流出的水的温暖? 是,否

7.今天你有没有注意到从前从未注意过的事物?如果有,是什么?

不管怎样,书中说得再天花乱坠,自己不去做,不去坚持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很遗憾,虽然看完了这本书我依旧没能坚持每天的冥想,正如书中说的:”有时候,我们的理性了解和日常生活中切实的情感体验之间会如巨大的鸿沟一样不可逾越“。

明白一个道理也许容易,但是按照这个道理做事却很难。也许明天开始的国庆中秋小长假可以帮我养成一个初步的冥想的习惯吧。


哥布林读书编号:20-34T203

书名:《十分钟冥想》

作者:  安迪·普迪科姆

哥布林的读书笔记 - 文集 - 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