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本科毕业后才开始写文章,最初主要写的主题都是推荐某些东西,包括一些课程、博客。文章更新频率也极低,直到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工作了,才以一周至少更新一篇的频率在写作。
目前共发表了30篇文章,字数也达到了五万,也算是一个阶段性胜利,至少一直在保持着写作的习惯,没有放弃。
写作初期,很容易的就会在两件事情上花费很多时间。一是文章的排版,二是起标题。这两件事的目的其实很明显,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看这篇文章。
包括一些写作课也会讲这两部分。为什么刚开始会特别在乎排版和标题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这样的确能带来更多的阅读,对于新生来说,最痛若的自然是花很多时间写了一篇文章但却没人阅读-即没有反馈。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简单。相比较构造思路、取词造句,排版和起标题显得简单。而且它耗时,很容易给我们造成很努力的假像。
上面是从写作者自身来考虑,从教人写作的一方考虑则是因为这部分简单,效果明显。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通常不是短期能显著提高的事。所以那些短期培训班,自然很乐意强调排版和标题的作用。
但实际上,初写者最需要提升的是更内在的写作功力,比如把文章写长、把逻辑理顺。
刚开始,我也花很多时间在文章排版和标题上,但意识到这不应该是我追求的,至少不是现在要做的事。
我目前在写作上的首要目标是能找得到话题写并把文章写长,所以于其把时间花在排版和起标题上,不如多写几篇文章。等写到三、五十万字,写作基础达标了,那时若再来考虑排版和标题才合适。
一个作者要想留住读者,长期来讲靠的必然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排版,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文字能给读者提供什么价值。
现在我对写的文章的排版要求是要经常分段,尽量不要在一段中写太多的字,不然在手机上的体验实在是太差。
而且我会使用 markdown 格式写文章,正文主要就用到#
、*
、>
这三个语法。
目前很多平台都是支持 markdown 格式写作,比如简书、csdn、wiz、bear。而且不同平台上的markdown语法基本相同,几乎不存在迁移成本。
至于标题,只要能点出文章的主题就行,尽量让读者看到标题就能知道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所以现在的文章标题都很直白。
有了上面三条,现在我的写作流程通常都是这样的:
- 平时先把想法或素材保存在wiz中
- 抽时间在wiz中用markdown写成文章
- 复制到简书中看下排版上是否简洁
- 然后去图片网站pexels下载文章的首图
- 在简书上发布后,重新复制文章到wiz,然后上传到git,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若是关于大数据、IT方面的文章则会发布在csdn上。
wiz和git当成是文章的备份工具。简书是首选的写作平台,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简单是它的优势。微信公众号还是目前最容易传播文章的写作平台,csdn是专业的IT博客。
除了微信公众号外,其它平台只要直接复制简书文章就行,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当然前题是你用markdown格式写文章。markdown的优势就在于此,所以若是你以前没听说过它,那就花个一小时学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