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社会普遍规律之一就是——我们以为别人和自己一样,所以常常忍不住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同化别人。我们觉得奇怪,就阻止别人奇怪;我们觉得不妥,就阻止别人继续。当世界趋同为一样的颜色,我们才能理所当然地睡着。”
——作者:刘同《向着光亮那方》
这些现象应该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应该圈”吧。
就如作者刘同所说的一样,应该圈可大可小,也就是我们自己认为“应该如此”的这个圈子,那它到底包括了哪些现象呢?
比如,看到网上新闻上说某某明星怎么样了,你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你会生气;比如,过马路时,身边的行人不等红绿灯就直接闯过去,你也会生气;再比如,大家都在排队买东西,突然来个人在前面插队,你也会生气。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如果从大到小,任何事件我们都要“管”,这样就会很容易生气,让自己的情绪渐渐失去平衡。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人怎么这样,好冷漠呀,但正如《超越期待》的作者松浦弥太郎所说,“不生气并不代表没有正义感,只是说无论发生什么意外,我们都要用一种“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心态去面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应该圈缩小一点,能够冒犯我们的事情就会变少一点。除了我们真正在意的,对我们有意义的事情,选择去保护它们,剩下的事情就让它们在应该圈的灰色地带里面。
那怎样才能做到呢?当事情发生时,请先在内心问问自己,这件事情真的值得自己花精力处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就一笑而过吧。
非常喜欢海伦的一句话:“我觉得生命太短促,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而对于我们来说,“生命太短促,我们需要把它花费在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