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90%取决于“输出”,如果经常读商业类书籍的话一定对戴明环(PDCA)不陌生,“PDCA”是由Plan(计划)、Do(行动)、Check(检查)、Act(处理)这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构成的,反复践行这四个步骤,就能达成想要实现的目标。
PDCA确实是很棒的一套方法,但我们更多的问题是无法开始,或者说卡在了计划这一步,我们想拍短视频或者想写一篇博文,通常都会卡在计划上,而且计划做的越详细,行动就越困难。
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呢,我们总是输入的太多,而输出的太少,我们读书是输入,而写作是输出,我们学习是输入,做事是输出。我们会发现输入是比输出简单的,人都是喜欢简单舒适,逃避痛苦困难的。
计划就是一个收集信息在脑子中整理的过程,就像读书并在脑中思考要延迟满足一样,而行动就是要输出你整理好的内容了,就像你做事的时候要放弃短期可以到手的1W而延迟满足等待未来的10W一样,后者是要难于前者的,你准备的越充分,你学到的模型越复杂,就越难行动。
可以使用另一个模型来破局,iOIF=最小限度的输入(用小写i来表示)-输出-输入-反思。比如我想自己组装一台电脑,我最少要知道都需要什么配件(主板、cpu、显卡、内存条、硬盘、风扇、电源、机箱)然后要做的就不是看每一种东西什么型号最好,什么牌子最好了,而是要上手输出一份单子。
单子输出过程中会发现问题,比如CPU和主板是不是兼容,主板支持那种硬盘,等一系列问题,发现问题之后我们再去查找输入,知道最终完成电脑的配置,最后组装好后再反思过程中有哪些不足。
这样做避免了前期输入过多导致的完美主义,可以更容易开始输出,因为惯性我们会继续下去,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输出倒逼输入。
就像想写作,最好的方法是准备好题目之后就开始写,写的中间需要查什么再去查,最后再修改。不然恐怕就无限期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