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鉴赏:1127年,金兵南下,俘虏了宋徽宗赵佶与其子钦宗赵桓,这首词作于词人被金兵掳往北方的途中。词人以花喻人,借杏花横遭摧残的命运写自己的悲惨生活,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思。
上片描写杏花,笔触细腻。先写杏花之姿,杏花如那裁剪的白绸,花瓣重重叠叠,均匀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这是一幅多么绚丽的杏花图啊。以下词人笔锋陡转,这令蕊珠宫女都自惭形秽的花儿,却遭到无情风雨的摧残,黯淡凋零了。这里词人怜杏,更是自怜。词人本为帝王,却一朝沦为阶下之囚,与这杏花有着同等的遭遇。
下片抒写自己的悲愤。词人一路北行,见燕儿飞来,想要托燕儿寄去心中重重离恨,但燕子又怎么懂得人的语言呢。
既然托书不能,词人只能空自怀想故国,故国是那么的遥远,回首南望而望不见。于是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但近来却连梦都不做。词情愈转愈深,哀音不绝,读来令人哽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