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动的点有多处,让人忍不住泪目
在观看过程中。有好几处地方让观众忍不住为之动容。我自己也有几处很受触动。当安藤樱饰演的妈妈紧紧抱住“拐来”的妹妹的时候,她说道,真正爱你的人是不会打你的,而是会紧紧的抱着你。这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之前妹妹在以前家里遭受的是怎样巨大的苦痛,而妈妈又是对眼前的这个孩子有多爱啊。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想到,是啊,我们身边那些爱我们的人,是怀着怎样的心在对我们。是枝总是能在自己的电影里面,让演员说出让人心头为着一震的金句啊。这些句子可以关乎家庭,也可以关乎一些人生道理,让我为之叹服。在电影中,这样的场景还有许多。类似的镜头还可以举出好几处,在小偷家族这片子当中,比如后面的安藤樱的一些台词和情绪体现。所以怎么能不爱上这部电影呢。
2不同的小事件完成了相应的感情共鸣
小偷家族讲了一家人的故事。其中总共有6个角色。如何分配各自的角色的互动和情绪的推动,毫无疑问是很重要的安排。导演用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分别对不同人物进行了刻画。分配合理而流畅。比如其中一场戏,父子二人带着妹妹一起偷东西。哥哥嫌弃妹妹拖后腿,讲了要两个男人就行,于是怄气跑去破汽车自己呆着。后面爸爸跑去开导了他,我也知道没有妹妹也可以完成,可是这样是为了妹妹更好融入这个家哦。一件很普通的小事情,没什么大的冲突,可是却这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小时候也因为妹妹或者姐姐,而抱怨啊。而爸爸的一番话却那么暖,那么能让我们也感受到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来帮我们去学会温暖自己的家人。除此以外,还有妈妈和妹妹的相处,奶奶和姐姐的相处等。就是在这不同人物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感情的共鸣和感动。导演把这些井然有序地进行安排和拍摄,让我们感觉到如涓涓细流般,不知不觉进入我们心中。
3对生活的细致描写
朋友看完小偷家族和我抱怨,太难看了,都要睡着了。一开始我有点生气,后面一想,也可以理解。前面部分,是枝都用了影片来描述这个家族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的戏剧冲突,的确显得平淡而琐碎。可是这恰恰是导演风格的体现,还有能力的体现。生活本身不就是琐碎而平淡的么?工作,偷东西,吃饭,不同的角色之间的日常活动。是枝有条不紊的用镜头表现出来。是枝的镜头下,一方面描绘了家人的日常生活,一方面这些琐事也一步步的为家人的感情的累计提供了足够多的材料和理由。这也是呼应第一点的。我自己来说,对于这些所谓的金句,情绪的表现是有一定的看法的。就是有些时候,有些电影的部分情绪和句子的展示让我觉得直白,矫情。可是是枝的电影完全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让人感觉自然而然,流畅。原因就是在这些日常生活为了情绪的释放提供了途径。这也是是枝让我佩服又赞叹的原因。生活本质的完美还原,对于角色情绪的推动,在对于生活的细致描写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我们在观看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家庭的称呼是很奇怪的,比如爸爸要小男孩叫他爸爸,男孩拒绝了。这其实为了后面的真相的揭开和反转留下了一定的伏笔。类似的还有奶奶去到丈夫和后来妻子的儿子家中拜祭,出现了妈妈的妹妹照片。这些无数的小细节在日常生活中被囊括进去。
4电影的主题
日常生活的呈现,情绪的递增,在前面部分,在海滩一处达到了高潮。奶奶没说出口的那句话,感谢你们。在这之后,剧情开始不一样的发展,不再是温情,而是残酷的现实。爸爸和妈妈以及奶奶都有着不可告知的秘密。警察的介入逐步揭开了事情的真相。这里的反转不会显得突兀,因为前面那些日常和小细节为了这后半程的反转提供了厚重的基础和依据。妹妹回到了之前那个没有半点温暖的家。这里似乎又回到了之前《如父如子》的探讨,血缘还是羁绊,才是家的纽带呢?可是这一次是枝不仅仅只想探讨这个问题了。在结尾妈妈告诉了男孩当年把他抱走的车子的详情和地点。她明白仅仅羁绊是不够的,还要有选择的能力(暗着经济基础)。爸爸妈妈在这里并没有能力带孩子们去享受生活中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比如上学……没了经济基础的他们很多给不了孩子。底层人的生活的确是匮乏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于是妈妈决定了让男孩自己去决定,要不要找到他的亲父母。结尾处,父亲追着男孩的公车,可是他怎么追得上。男孩终究还是回头看了一眼,用嘴说出了爸爸的口势,以这个镜头结束了电影。这是对主题最好的点睛之笔。那没说出口的一声爸爸,代表了好多情绪在里面,让我们可以回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