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对前人的观点做了引申,既然万物都是变动不居的,因而他们不是真实的。真正存在的是“理念”。他认为只有理念才是世界上真实不变的东西。
关于什么是真实存在,什么是虚幻存在,在哲学史上产生了唯名论和唯实论之辩,两者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东方的哲学中,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说着和柏拉图异曲同工的话。释迦牟尼认为,众生陷于轮回之苦而不能自拔,主要是众生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实,这种蒙昧的状态他称之为“无明”。"无明" 是对两种对西的不清醒,一是人们坚信有一个事实在在的“我”存在——其实你不是真实的存在的,佛把这种“无明”成为“我执”。二是人们坚信外界的事物是真实存在的——你的眼睛欺骗了你,这种“无明”就是“法执”。就是因为相信外物是真实存在的,人就会产生贪念和占有之心,产生欲望,欲望的不可满足和欲望的无止境,让人生充满了痛苦。
佛和柏拉图的说法相同之处在于坚持外界的东西其实不是真实的存在。柏拉图说真实存在必须是永恒不变始终如一的。而万物却是无时无刻在变化中,在某一时刻,既是此又是彼,既是这样又马上不是这样,以至于我们不能真实的表示它的真实意义来,又怎么能是真实存在的呢?它只是一种幻象罢了。
世界上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理念”。
柏拉图说灵魂也是一种理念。灵魂暂居于身体,一种完善的东西和一种不完善的东西相处,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灵魂比身体完善,但它是客人,身体是主人,但始终技不如人。灵魂和身体之间,到底是灵魂驾驭身体,还是身体支配灵魂?或者是理性统摄着身体,还是欲望高于理性?柏拉图讲了一个故事:灵魂好像是两驾马车,理性是车夫,而激情是驯服的马,欲望是桀骜的马。灵魂的善恶取决于马车是由马车夫驾驶,还是马车由桀骜的马不受控制地拉着马车任意飞奔。如果是前者,理性正当地统摄这身体;反之,当欲望支配灵魂的时候,身体就反常地毁坏着灵魂的纯洁。
摘自《30天精通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