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思考了关于做自己的问题。
每个人出生后,是孩子的时候…都无法自由的做自己。
时间安排兴趣爱好…甚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孩子都不能完全为自己做决定。孩子时的我们都在某种程度上“不被允许成为自己”。
童年时“不能做自己”的我们,都在很大程度上对自己不接纳。甚至情绪总是和自我厌恶联系在一起。
成年后,有的人“习惯了”,不做自己。甚至有机会做自己的时候,会感到某种“恐惧”,无意识的、自动化的、压抑的活着。
有的人习惯了做自己的“战争”,敏感的争取做自己。某些时候像是对着空气挥舞拳头的“战士”。
成为自己多好啊!
恐惧压抑的人,允许自己做自己的时候,可以“成为自己”的时候,会感受到莫大的释放。
而“叛逆的战士”真正接纳自己的时候,不再需要战争,内心也会非常平安。
想到了一张图:
中间的小圆圈是:爱。
第二圈是:允许自己做自己;可以做自己;成为自己。
第三圈是:允许他人做自己;允许他人成为自己。
最外面有的大圈是:造物主无条件的爱。也许我们的一生的成长过程,目的都是不断感受造物主无条件的爱,成为自己,活出爱。
今天又思考了关于压力与惧怕。透过自己的某个恐惧,突然意识到我们里面的恐惧可能比自己以为的还要大。如果把各种负面情绪比作一个高楼,恐惧就是这座高楼的地基。在这个地基上:能生出各种负面情绪。
焦虑是源于恐惧
抑郁也是源于恐惧
生气也和恐惧有关连
自我否定自我厌恶,也源于恐惧。害怕自己不成功,不够好。害怕自己是个失败者。而往往害怕了什么就收获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珍妮.西格尔说:
“爱与恐惧是对生活最有影响力的两种重要情绪,我们每天的感受,思维和所做的事都会受到两者之一的驱动”
意味着,不管自己是否能意识到,当被恐惧掌控、影响的时候,就像被压在山底下,就无法自由的活在爱中。要么在恐惧中,要么在爱中,爱需要从恐惧中出来。
恐惧会让生活充满压力;任何事情当压力值大过我们能承受的范围时也会产生某种恐惧。
当我们不允许自己做自己,是自己的时候。怀疑自己,不接纳自己,否定自己的时候,也许最初有份压力是来自于亲人的期待,或渴望回报亲人的期待。也许最初压力是来自外界的。
慢慢外在压力在里面扎根,变成了内在的压力。压力又会变成各种缺钱、缺爱、缺能力的…恐惧。恐惧的存在大过我们能意识到的,各种上瘾行为都是在逃避恐惧…
而恐惧的一个特点是没有认出的恐惧,最恐怖。有意识的给自己点时间去认出所有的恐惧是特别重要的事。恐惧的大山不仅会让我们感受不到爱。还会把自己困在某种状态里,动弹不得。
认出恐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自己,让自己“呼吸下造物主无条件爱的氧气”
每天问问自己:我是在恐惧里还是在爱里?
在任何痛苦又无力摆脱的上瘾行为时:问问有什么恐惧的念头出现了?我怕什么,我想逃避什么?
一位mu师说每一个上帝的孩子,以拥有了100分的人生。是与地上的荣华富贵,成败与否无关。只与神的救恩有关。
与恐惧对应的是信心与爱。我想我可以凭着信心去相信,我离去的爷爷奶奶,也收到了天堂的祝福。因为祂说:无论凭着信心向他求什么,都可以被成就。
拒绝恐惧,相信造物主无条件爱自己爱祂每一个孩子。关键是要重新透过上帝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允许自己和他人都可以做自己。
不是因过去成长经历、经验,定义自己,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自己,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他人,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上帝。被压在恐惧沮丧失望无力…之下。
我想祂一定希望祂的孩子透过祂的眼光,先“成为自己”,再活出自己。用我们自己的旧眼光去活出“祂”,会很难,很沮丧。
在自责的时候,关注自己的小小进步。明天才有力量再进步一点。接纳自己是必经的疗愈之门。也许我们看当下的自己有自责,沮丧。也许上帝在给我们点赞,觉得我们进步了好多。
未来愿自己恐惧越小,祂越多。
压力~恐惧,也许与地上的一切有关,而衪是以经给予了天上的100分的那一位。
即使地上什么也没有,天上以有了百分人生。每天多出来的任何感恩都会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