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妹讓我寫篇談理性的文章,我說「寫不得,妳看了絕對不會高興的」。非不。好吧,既然我倆都過了「聊事實」[1]的階段,也不怕「談一點看法」吧,雖然是頂着暴露自己價值取捨的危險,以及很大程度上妮妹瞎亂引申的危險。
高能提示:理性可不溫順哦!
今天看到這麼篇訪談。說07年的時候,寫「三體」的劉慈欣和上海交大的江曉原辯論過這麼個話題。當時,大劉假設,如果世界末日,只剩下他、江曉原和現場一位美女主持,「我們仨攜帶着人類文明的一切,而我們必須喫了她才能生存下去,你喫嗎?」
江曉原說他肯定不會喫。
大劉強調,可是全部文明都集中在我們手上。「莎士比亞、愛因斯坦、歌德……不喫的話,這些文明就要隨着你這個不負責任的舉動完全湮滅了。要知道宇宙是很冷酷的,如果我們都消失了,一片黑暗,這當中沒有人性不人性。只有現在選擇不人性,將來人性才有可能得到機會重新萌發。」江曉原則認爲:「如果我們喫了她,就丟失了人性,一個丟失了人性的人類,就已經自絕於莎士比亞、愛因斯坦、歌德……還有什麼拯救的必要?」
大劉說「……你選擇的是人性,我選擇的是生存……」
而在我看來,大劉選擇的是「理性」。
「理性」,在我看來就是一種信念,對一切觀念存疑,只保留那些可以重現的部分。我覺得,理性源於人類對不確定的明天最深層、最原始的恐懼。只有那些「只要條件具備,就一定能夠重現」的規律才能壓制這份從人類誕生之初就帶着的恐懼。
給人以希望的就可以稱之爲信念,但卻不一定是理性哦!比如:老一輩告訴你,施善必有福報,因爲老天爺在看。可你心中難道就沒有過疑惑,多大的善可以算作「善」?施多久的善才能換回福報?……且不說還不確定「福報」是什麼,你甚至無法確認「什麼條件能夠「重現」福報」[2]。
說回前面的辯論。之所以說,大劉選擇的是「理性」,是因爲他不相信那種極端條件下的「道德」、這類無可名狀的弱約束。況且,即使在那種條件下泯滅了人性,只要人類生存下去,未必不能重新綻放人性的光芒(此處鄭重提醒妮妹:那是在「一個人承載着整個人類」的假設下,請不要引申爲「以我死換取你活」「救我還是你媽」諸此種種問題。那些討巧的回答並沒有解決一個哲學問題的本質困難。而拋開其特定約束,問題也就不再是原來那個問題了。總而言之,就是要勸妳不要瞎GG亂遷移)。還記得我在上一篇說的「不能自我否定之日,亦是心靈老去之時」?生存,迎接明天,是生命最初,也是最強烈的動機。對,這種「冷酷而又冷靜」的理性,卻是合理的。
訪談的最後,大劉套用康德的一句話:敬畏頭頂的星空,但對心中的道德不以爲然。
拐回來。理性,其實並非人類與生俱來的特質哦!我們來考察一番人類爲獲得內心安寧而作出的種種努力。人類最早做的,應該是將最熟悉的事物——自身,遷移到大自然身上。比如:想天下雨,但天就是不下。於是猜「天,會不會像人一樣生氣了?」自然也就得出「因爲某個舉動得罪了老天」的結論。這其實暗含了「認爲:天,和人一樣」。可就算作出了某些彌補,老天依舊可能不下雨。「不對啊,我們收到道歉了,都會作出點表示的啊?!」你可以選擇繼續相信這套「理論」,努力尋找某個未被發現的「漏洞」;也可以選擇懷疑這套「理論」根本就不好使,何不另尋解釋呢?也許,曾有個文明把宇宙當作一頭大象呢,下雨就是象在給自己灑水……。
當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積攢到一定程度(發現了從「太陽每天照樣升起」到「墊上圓木可以省勁」的諸多規律)後,人們才萌生了「理性」。理性,並不是一套固定的信條,而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標準。符合這套標準的,都能貼上「理性」的標牌。科學,就可以稱之爲是理性的。具體標準,我們後面再說。
我並不想說「宗教如何如何不好」。在「帶給人內心以安寧」這方面,科學未必做得比宗教好。也並不確定科學「繪製」的「地圖」就能比宗教描繪的更能反映這個世界的真實。而是想說「宗教有一個別的缺陷」——它所能確定的未來還不夠確定。在「給人以確定的未來」方面,科學做得更好。
好吧,我們來說說「理性的那套標準」。首先,理性會「懷疑一切」。反過來說就是,接納一切,永遠不拒絕別的解釋。有一次,七舅告訴我「我絕對是個無神論者,但我也不排除神鬼的存在」。其次,必須「可重現」。這同時也意味着「前提很明確」,只要湊夠了七顆龍珠,就一定能召喚出神龍。第三,貌似也不需要第三條了。
理性是這樣一種信念,信仰它的人崇信「宇宙是由少數幾條簡單的規則支撐起來的」。正是這個信條,歐幾里得建立了歐氏幾何。正是這個信條,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正是這個信條,愛因斯坦發現了等效原理……它暗合了「再複雜的系統都是可以認知的」的自信。
理性是這樣一種習慣,善於運用理性思維的人不會把不同維度的事摻合到一起。是的,很多事情是「正交」的。如同呆Kim在答辯時的例證,一個團隊能不能創新,與它守不守規矩,沒有關係!生活之所以複雜,是因爲我們還沒有足夠智慧到從更高維度解開這團亂麻。對了,聽過這個段子嗎?有人在知乎上問「爲什麼說「喜不喜歡和合不合適是兩回事」?」有人答「您沒買過鞋嗎?」
理性是這樣一種篤定,理性的人堅信「世界是可知的」,所以他們不相信那些「不可知」的宣稱。老媽說過這麼件事:我小時候有次生日,前一晚她做了個夢,翻命書說有血光之災。生日那天,家門都沒讓出。到了傍晚,一大波親戚毫無預兆地來玩,老媽也就把血光之災的預言忘掉了。結果我跟着老姐屁顛屁顛地去上廁所(那時家住平房,廁所是公廁),磕在水龍頭上,最後縫了三針。老媽一怒之下把命書燒了,「測得出來又解不了,有什麼用!」
理性是這樣一種偏好,理性的人厭惡模棱兩可。所以,我不信星座(雖然我把它當作一個話頭,認真研究過)、不信命理、不信運勢、不信中醫(又要惹妮妹不高興了。雖然我不信服中醫那套理論,但遇上病急也不介意來上兩副)……
對了,說個和理性沒太大關係的故事吧。有一次跟七舅聊天,我說「我就是想找到那些「抽象之上的抽象」」。當時,七舅告訴我,純數學裏面可能會有一些「抽象之上的抽象」,但大多數應用科學裏僅僅是一些規律而已。這並不能叫我信服。直到今天重看「數學之美」,終於找到一個自己滿意的回答:所謂「抽象之上的抽象」就是「抽象」本身,它不是特定的抽象,而是「從更高維度消除矛盾」的過程。
好了,這就是我理解的理性的全部了。雖然它不是我的全部。
你知道妮妹是怎麼評價這篇文章的嗎?她說「讓你談談女性,跟我扯什麼理性!」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