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名称:素纱襌衣(仿制品),年代:西汉,出土地点: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原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展出了一件素纱襌衣,展签上的介绍就那么简单,衣服看起来也平淡无奇。是用沙料制成的,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交领、右衽、直裾,除领口和袖口有镶边外,再无颜色。尺寸宽大,衣领到下摆衣长1.28米,袖子展开从左到右长达1.9米,用料约2.6平方米,说它是宽袍大袖一点也不为过。这么大一件衣服,您知道它有多重吗?折叠起来能收纳到多么小的盒子里吗?
它的原件是1972年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土的,据专家断定,墓主人是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下葬时间是公元前186年,距今已2200多年。刚出土时,这件衣服如水一般清澈透明,如烟雾一般摇曳,甚至比云彩还要轻盈,重量仅有49克,不到一两,是“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大家现在都不怎么用钱了,不知对一元硬币还有没有印象,它的标准重量是7克,也就是说这件衣服的重量只相当于7枚一元硬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缭绫》,介绍他见到过的一种凌绢,诗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没发现素纱襌衣时,人们认为白居易这首诗借了李白的诗风,有点夸张。现在人们改变了观念,《缭绫》难以表达素纱襌衣的精美。
这件素纱襌衣是如此的轻薄,折叠起来,可以放在火柴盒(约20cm3)中,这件古人的“神作”完全就是文物中的文物,国宝之中的国宝,被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
这件素纱襌衣出土时,原有两件,一直一曲。1983年,湖南省博物馆被一个叫许反帝的青年盗了,一共有6个展柜被砸,30多件珍贵文物被盗,除了素纱襌衣,还有一批漆器等珍贵文物。后来,警方追缴文物,这个盗贼的母亲为了销赃保护自己的儿子,就将一部分文物烧毁后冲入了下水道。
剩下这件唯一的素纱襌衣虽依然保持有一定的光泽和弹性,但无论从文物保管、开放陈列还是文化传承等方面综合考虑,仿制素纱襌衣工作迫在眉睫。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南京云锦研究的专家们,经过了13年的努力,终于在2019年3月27日,成功仿制出一件重量约为49.5克的素纱襌衣。
关于这件襌衣的故事网上流传有很多,但不管怎样,它代表了我国西汉时期养蚕、缫丝、织造的工艺水平,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我们需要以敬畏之心去参观、分析和研究,让素纱襌衣及其纺织技术得以永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