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学习,听课,将近两个月的学时让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从教授到讲师,从医生到街道书记,不一而足。也总结了一些特质,分享给大家。
1.职级越高不一定讲的越好。也就是说老教授不一定比年轻讲师授课水平高,想想也是哈,教授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科研能力,而非授课水平。
2.内容准备过分精细并非就是好课。这里的精细是指的是过于庞杂,当你陷入了资料的细枝末叶中去的时候,给人一种沉珂的感觉。
3.流畅是最基本的授课要求。但是,往往又是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要想达到,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讲清楚事情或是事物的来龙去脉,而不是简单的堆砌。找一些文字材料放在课件里,是谁都会干的事情,关键是要看是否融汇贯通。
5.不管内容再怎么精彩,表述的好才是王道。利用声音,手势,语气等等去渲染,去影响听众,这是在表达一种气势,一种立场,甚至在彰显自身的魅力,一旦你感染了全场,大家自然就被俘获。所以,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述方式就非常重要。
6.拿着文稿念是最不能被接受的。这是对听课者缺乏最起码的尊重。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授课者在台上卖力的读稿,台下的人在低头玩手机各行其是。甚至爆出过“听课听的手机都没电了”的段子。
7.适当的幽默风趣可以吸引不少人,当然,不是说所有的课程都需要。但是,不可否认,它可以为你的课堂沟通增色不少。
8.能给人启发,引人思考是最重要的。这就直指这节课的核心所在——说到家,讲课表面上虽说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从内里来说更是在兜售自己认可的世界观,方法论,至于听众有无反应,这必须是要关注的。
9.有互动环节的课程比较招人待见。可以设置一些提问,或是讨论,让听众参与其中是解决上课跑神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10.课堂创新固然十分有必要,但是也不是平白无故就唐突出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否则弄得东施效颦,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