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不防老,防晒才防老”,防晒是女孩子一生都需要做的功课。今天,小爆将从六个方面和大家聊一聊这门必修课!
01防晒防的是什么?
防晒,通俗来讲,是防止太阳光的晒伤。太阳光由“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组成,我们肉眼能识别的只有可见光,而紫外线和红外光我们看不到。虽然紫外线只占据着太阳辐射能量的7%左右,但却不能小瞧它。因为紫外线具有较高的光子能量,对皮肤损害是最大的。
紫外线外文名Ultraviolet,简称UV,波长为100nm-400nm(nm代表纳米)。短于290nm会被臭氧吸收,因此自然光中的紫外线波长大多在290nm-400nm,这部分光线根据波长又分为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和中波紫外线(UVB:290nm-320nm)。
长波,即UVA,作用于皮肤深层,作用缓慢,通常一次性皮肤即黑化。中波,即UVB,作用于皮肤表层,见效快。简单来讲,UVA导致“越晒越黑”,UVB导致“越晒越红”。
因此,目前我们所说的防晒主要是防UVA和UVB。
02防晒产品分类
防晒产品分为物理防晒、化学防晒、生物防晒。
物理防晒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主要靠反射或散射作用,阻挡掉紫外线来达到防晒的目的。优点是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即涂即防晒,无需等待,不发生化学反应,对皮肤较温和;缺点是质地稍显厚重,涂抹在皮肤表面容易泛白。
化学防晒主要成分有二苯酮、水杨酸乙基己酯等,主要通过吸收有害紫外线实现防晒,化学防晒剂分子被皮肤吸收,并由人体代谢清除。优点是质地清薄不粘腻,缺点稳定性不佳,需反复涂抹,如果含有铅、汞成份,长期使用会对皮肤细胞和结构造成破损。
生物防晒含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酰胺、β-胡萝卜素和植物提取物等,主要通过生物防晒剂使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优点轻薄透气、滋润肌肤,缺点是需要充分按摩肌肤,使其有效吸收。
不过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防晒产品,是将三者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结合。
03看懂化妆品标识
在化妆品标签上我们通常能看到SPF、PA(PFA),这些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SPF代表中波紫外线防晒指数,以具体数值表示产品防御中波紫外线的能力,例如SPF15。根据防晒能力可标注范围为SPF2-50+,产品的实测SPF值>50时,可标识为SPF50+。
PA代表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分级,以“+”表示产品防御长波紫外线的能力。例如PA+。PA等级是根据防晒化妆品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值)来确定的,根据防晒能力可标注范围为PA+~PA++++。
所以在购买防晒产品的时候,通过看SPF值和PA值标签就可以直接了解该产品的防晒能力。
04如何选择防晒指数
为了全面防护,建议选择既能防护UVB又能防护UVA的防晒化妆品,即产品标签标识有SPF值和PA等级或广谱防晒的产品。
那是不是可以直接选择防晒指数高的化妆品呢?其实不然,虽然SPF值越大、PA“+”越多的产品防晒效果越好,但同时也意味着添加剂含量更高、成分更复杂,过度使用会加重皮肤负担,因此小伙伴们可以根据活动环境选择防晒产品,具体可参考下表。
05防晒产品使用建议
防晒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一元硬币一张脸”,大家知道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吗?
因为防晒产品标识的SPF值和PA等级是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按照2 mg/cm2的用量测试得到的结果,因此在日常使用防晒化妆品时,用量达到2 mg/cm2,才能起到防晒产品标签标注的保护作用,所以才有了这种说法。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用量都达不到一元硬币量,所以有时候明明涂抹了防晒也会晒黑。
另外防晒需要在出门前15-30分钟涂抹,如果是外出场合,建议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敏感皮肤的小伙伴最好在手臂内侧或者耳根处试涂,72小时如果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例如红、肿、痛、痒等现象,再正常使用。
06防晒三大原则
送上防晒秘诀给大家,要记牢~
秘诀一,核心秘诀,要想不晒黑/晒老,最好保证不被晒到;
秘诀二,做好遮挡,可使用防晒伞、帽子、面纱、墨镜等;
秘诀三,选择合适的防晒剂,并按照方法和用量正确使用它。
预祝各位小哥哥、小姐姐这个夏天不晒黑!
今天分享就到这里,看完有没有觉得恍然大悟,希望大家在防晒的道路上少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