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第一部分“新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②)

第二章 体现语文学习规律的课程内容

目录

第一节  我国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历程(1.教学内容阶段→2.内容领域阶段→3.整体建构课程内容阶段。)

第二节  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的互动(1.从单篇讲读到分析鉴赏。2.从单篇阅读到单元阅读。3.从阅读单元到学习单元。)

第三节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学习任务群的关系。2.合理安排四类语文实践活动。3.重视语文学习的思想方法。)

重要内容摘抄

第一节  我国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历程

1.“教学内容阶段”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四个方面(①写字、写字。②课文③练习④作文)

2.“内容领域阶段”2001.2011年五个领域内容(①识字教学②写字教学③阅读④写作⑤口语交际⑥综合性学习)

3.“整体建构课程内容阶段”(学习任务群)

4.“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第2节  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的互动

1.“组织单元的基本思路”是整合“类文本”,集中一段时间学习一类文本以期学生实现更好的知识积累。

2.“多文本阅读(即群文阅读)”是围绕一组或者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集体构建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3.“多文本组合的方式”有:①链接类文本②逻辑关联类文本③冲突类文本④任务建构类文本

第3节  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

1.“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学习情境”分为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实践性”指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指语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整体性。)

2.“学习任务群”三个层面

第一层(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三层(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3.“四类语文实践活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4.“语文学习的思想方法”:

积累语言材料——发现语言现象——探究语言运用规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