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进儒
我自幼在黄土高原长大。那是甘肃陇东角落的一个村庄,一圈圈翠青色的白杨树密密麻麻地攥着一把土地,土地上歇着稀落的砖瓦房,瓦房外是一片又一片的麦田和烟草地,看不到河流,掇几把麦秸,又实在又干练,浑然天成的唯美。在那里我无忧无虑、无知天真地长大,但终于到了上学年龄,村庄的贫穷让我们都变得彻骨的寒冷。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们的故事已经穷得没有悬念了,单我们几个小伙伴穿着布鞋踩着泥巴上学的经历,足以让我们自卑一辈子。交通闭塞,信息闭塞,电视缺乏,电话无几,课堂担惊受怕,而村里人都希望我们长大后当干部,在他们心里,干部到村里家家户户必须轮流管饭。
于是我自然地要为吃饭而念书。
我家没有藏书,不过祖上读书人甚多,满腹经纶的也有。那时候常听父亲说,我有一个叔叔是县一中的老校长,曾流离失所,遭受欺负,但不失为家乡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还有一个哥哥,老牌兰大毕业,放弃省城的优渥待遇,热衷教育事业,毕业返乡回县教育局工作。父亲讲得很模糊,而我太爷爷对他们读书的经历和受过的苦了如指掌,他经常对我讲——要知书中有黄金,高照明灯下苦心。太爷爷,生活从容,一生健康,九十三岁告别这个让他留恋的尘世。我记得,他抖抖烟锅子,坐在一把黑红的旧椅上,就着渐暗的天色和奚落的光影,开心地向我竖起大拇指,不停地点头。他说:“元啊,你给我们瓦窑家(高家)好好念书!”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放光,敏锐而深邃,仿佛他刚刚年轻过,刚刚从学堂回来,看到贫瘠的村庄。左领右舍全都围过来,向他讨教外面学堂里的新鲜事,他举起一本《铡美案》脸色变黑,箜篌轻音,深呼吸,自豪地讲述书中的正义。所有人对他恋恋不舍,仿佛他们不知道的故事,吃不到的食物都潜伏在书里,他们想窥探魂牵梦绕的秘密都藏在书里。
那时候起,我就认为,读书一定是一件好玩的事情。父亲年轻的时候常替别人家割麦子,常常从别人家带回几本线装书和几本用来糊墙、拉鞋底的精装书,其中《大刀王五》、《霍元甲》、《陈真》是我的最爱。父亲手里有本《周易》听说能算卦,我看不懂。当时只对小人漫画书感兴趣。我八岁才开始上学,阅读基本从墙上开始,二爷爷家的墙上贴得好多《人民日报》和秦腔戏的绘画壁纸,除过看动画片、做功课和寝食,一有空我就浏览“墙上的书”。那些故事,那些画面,那些传奇,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我所认知的声音、影像、信仰、矛盾与正义,善与恶,在那个村庄刻骨铭心。我才知道,原来除过种地,割麦,烤烟,粗茶淡饭之外,还有一样有趣的东西。
记得,小学作文《我的往事》,我写了整整几大页,其中勾勒一幅很有黄土高原特色的大背景,有母亲在案板上揉面的小细节,有包青天,武则天的霸气,也有柔情似水的浓抹过的童心。作文得到语文老师的连连夸赞。其实,那不是什么创作,基本都是模仿,到如今,我的文字还有模仿的诟病。不过,孩童时代,模仿写作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方法。
上了中学,边阅读边写日记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曾写过一部几万字的小说《晟·祝福》,也曾想象自己能像鲁迅、韩寒一样,奋笔疾书。直至今日,我依然深爱那本藏着青春羞涩的浪漫手抄本小说,有些片段纯英文写作,帮助我把内心最深处的秘密隐藏起来,同时将远方的爱和近处的智慧无限度地扩大。
再后来,年纪长大,读过的书越来越多,有时候在旧书摊买书读。第一本好像是《福尔摩斯全集》,厚厚的六本书,书里离奇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只知道为了完成包拯的梦,我必须学会破案。大学毕业的时候,给家里带回五大箱子书。舍友问我:“你这样值得吗?驴价比马价大,光运费就可以买几本好书,不如卖掉买把吉他学,说不定可以在乡村学校讨个老婆。”我说:“这些书,将再次塑造一个‘张艺谋’”他怔了一下,以为我在讲笑话,看到我认真的样子,他吓坏了,以为生活把我逼得心理不正常。后来,他喊我叫“高谋子”,我差点用这个作笔名。
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数量比不上读书家庭的书,但也不赖,现在小书房已经塞满了各类书籍,卧室,客厅都堆着书。有书才有了想象的空间,有书才有了精神上的富有。当我感知孑然一身,孤独难忍时,打开一本好书,整个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似。如今,教育类书籍无孔不入地进入我的阅读世界,咋一想,书完全可以带着我做一名好老师。
后来,写博客,开始时喜欢玩弄文字,极度表现,笔尖附带着一种缺失存在感的音符,堆积一些没用的辞藻,肤浅而无知,但自己却洋洋得意,自以为是。到最后,越写越觉得,很多文字不贴实际,甚至不可忍受,不可理喻,连社会交往都受它的影响,我成了乡村学校里的一个半调子哲学家。“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式的自嘲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
那时候,我不会思考,也不会总结,更不懂修正自己,把一切痛苦都用文字表达。直到有一回读到朱永新老师的句子:“环境的艰苦和贫瘠并不是一个思想贫瘠的最大障碍,更不是一个人思想贫瘠的借口。因为一旦不能拥有读书这个‘奢侈品’,我们的全部世界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梦想就会被污浊的环境所日渐湮没,被细小的夹缝所渐渐埋葬。更可怕的是,当我们失去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梦想,就逐渐沦为了生活的奴隶。”是的,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越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知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踏遍整个世界。
2017年,阅读成了我的当务之急。我迫切地需要知识来填补我内心的沉沦,需要用理想思考变化着的世界,需要更严谨地思考来质疑、追问和寻找教育的真谛,需要新的视角,需要创造性的笔触,讲述和记录平凡的乡村生活。2017年,适量停笔,潜心阅读。
2017年,我想有一个精神小屋,屋中有阳光、水分、土壤,种上甜蜜的书芽儿,等待花谢结果。我就坐在那片土壤旁,看着它,慢慢地看着它……
2017,读书,好吗?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