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梁晓声先生笔下的称赞显得异常平静。而被称赞的人,更平静地望着死神,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着对幸福的相信。以每朵花都会幸福的名义,然后才波澜不惊。
值得起波澜不惊这个称赞的,还有早被命定并早被预知的结局。异于悲凉,却又窥见悲凉,田维的半亩花田,里面不论四季,都是繁花似锦。她呵护地照顾每一朵花,就像明白散落的花瓣儿是一个个奔赴同样收鞘的自己。
她未曾拒绝,就像张爱玲一样,聪明的人知道她干的多么棒。
《花田半亩》与半亩花田不一样,前者是她的遗物。里面太阳照常升起的都只是在烂醉的清晨,里面钢笔与纸张的摩擦追根溯源是孤独的本性,原来我们与世界的每一次擦身而过,都是在擦拭自己蒙灰的灵魂……
那,是属于生命的作弄,不应该属于一个写着文字,爱着文学的善良女孩。可是又偏偏不安排这些荒诞,命运就担不起作弄这个名号。
因为只有伤心与挫折能让人体味到生命的冷暖,因为生命需要一些特别做标记去帮我们找到回忆的路,因为谁也弄不明白:那些注定相逢的人和事,究竟是快乐还是遭受。那么所以呢?
所以亲爱的我们,可爱的田维,所处的这个不那么可爱的人间,离开与道别组成的生命中,最后一次的深沉,还是道别。
《花田半亩》留下来了,我说这就是田维的别礼。
——兜兜转转,还是能撞个满怀。
在读《花田半亩》的时候,总是会压着某种情绪去读,探索一个已知结局下的人生,合卷都在梦。在悬崖上行走,又怀着悲戚唱歌,安慰自己说疼痛终归会过去,所有的伤悲只是做的一场噩梦。我想这句话很对,田维也应该觉得恰当,即使唯一的纰漏是醒不过来。
人最喜欢做的是找答案,然后去下定义,利用所有的蛛丝马迹去捕风捉影,又自我欺骗式的定义下所有,称之为理所当然。可是花田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
——生命是跌宕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
——灵魂记下来的是流光的灰白浅影。
或许有这一天呢?一个个悲戚的我们,面对着前途写不尽的凶险,都能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再恐惧,而明白幸福是更深切的主题。
蝶儿飞走了,梁晓声先生说。可停驻过蝶儿的龙胆花还在,栽满了龙胆花的半亩花田更不会丢。
记得分明,爱上忧伤的你,是龙胆花的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