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出行的第一天,这一次集体安排是在衢州江郎山。早上七点半出发,一路车行。到中午十二点多才到达。由于天热,而且爬山的时间不够了,只是路过江郎山,并没有进去,而是先去了廿八都。
买了门票后,进去,先路过坡珠桥,在桥上先拍了一张。
桥上行人如织,可能仅有这一处有些阴凉,而且绿树包围,溪水淙淙,令人感到一丝清凉吧。我们刚入景区,行色匆匆,跟着导游弯入了小径中了。路面是黄石块的狭窄小道,两边都是泥墙,显出几份古朴来。只是左转右弯,大队人马忽地就不见了。
拐角处,看到挂在墙上的小蓑衣,甚是有趣:
一个没什么特点的小巷往右一拐,有一间大的衙门府厅,门前写着“浙闽枫岭营总府”,听导游说,这里是明清时驻兵所在地,这个衙门并不管理民间事务,而是一个军营,掌管浙江福建的几个关口。
所介绍,在清顺治十一年而建的这个浙闽枫岭营,设有游击1人,守备1人,千总2人,把总4人,兵丁1000人。曾开辟了大校场,设演武厅。在康熙十三年时,有兵丁1500多人,分为左右两营,“兼听两省节制”。辖有11个兵汛,建有烽火台。
从地理位置上,这里属于浙闽交界这处,是一方战略要地。朝廷也在此驻守重兵。几百年前,在这里的空阔场地,可能还有沙场点兵的豪壮之势,而现在,只留有一方黄土空地和几间门厅而已。
为了印证当时的战火烽烟,里面陈列了一些战争时的器具,兵器枪炮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些兵器见证了历史的销烟。
两块小小的却纹路相合的虎符,把握着战争的命脉,当他们合并时,带来的并不是珠联璧合的欣喜,而是战火纷飞的惨烈。“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一块“武魁”的牌匾背后,是多少兵丁用生命去铸就的。
一道道的防线,在这样的冷兵器时代,大部分还是用血肉躯来筑就的。十个关口:太平关、茅檐岭关、梨岭关、二渡关、木城关、黄坞关、六石关、安民关、枫岭关、仙霞关。这些关口,不过是一些土石的堆积,几条古朴的山路以及几个拱形的城门,但是这一道道关口却堵住了外来入侵者,给人们一方安宁。
有了这一份守护,这里的老百姓才能享受耕读生活,才能有学而优则仕的希冀。“向学”两字的门匾昭示了那时人们心底的梦想。
这个梦,寄托于文昌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有了这个梦,才有门当户对的希望。
九层屋檐上羽翼的展翅向天空吐露着耕读世家之梦,悬挂着的铜铃让风儿传递千年传承之梦。雕栏画栋顶上的壁画也流传着劝学之梦。
在这一片安宁的天空下,洋货进来了,西方文化也渗透其中,有中西结合的秉书洋货店,有同样古色古香的德春堂药店等等。
这里的古朴还在,没有那么多的商业气息,道路仍旧狭窄,土屋仍旧破坏,雕栏也仍未被修复。不知道几年后,是否也会有周庄南浔那样的被商业所淹没。也许不会,这里的人一直都只是过客,衢字,就是四通八达之所,只是一个驿站。
车行,路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