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走的慢。但不要停下来,期待与你一起成长!
寒假离校前我去了心理咨询室,约老师做了一次体验式沙盘,在沙盘上,我摆出的景象十分出乎意料却令人心驰神往。那是一个瑰丽,丰富,野性与文明交融的世界。当做完沙盘和老师交流时,说了自己的现状,流露出一个一直以来的自我怀疑。
“虽然现在方向比较明确,但我非常怀疑,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总觉得自己没有坚持做完过一件事。”
“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你想做的吗?”
“是啊,但还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因为我有很多失败的经验。”
老师有些奇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怎么会害怕不能坚持呢?”
我一时语塞,无法回答。
● ● ●
寒假我参加了核聚老师的21天暴力突破英语。很有意思,一开始只是想提升英语,但这个活动的口号是:学会做成一件事。即通过老师教授的学习办法和步骤,学习23篇精选文章,每天打卡,包括:记录背诵总量,抄写句数;每日背诵量,每日抄写句数;每日学习所花时间;每日反思总结以及拍照上传学习内容。
这正是我想要的,我要看一看,自己究竟能不能坚持做成一件事?如果做不成,这里面的问题又是什么?
21天过去,我完成了任务。通过实践认识到一些问题:
如果想做成一件事,首先要对自己认真。
拖延只是表象,害怕才是真正原因。
自律只是表象,养成习惯才是解决之道。
坚持过程中,及时的正反馈很重要,可行办法是——数据量化+方法个人化。
一、从0到1的恐惧
从小到大,我仿佛没有为一件事情特别努力过,包括高考和考研。而这种经历,又给了我一种错觉,好像只要我想做,就能够做成一件事。
人性很复杂,很奇怪,也很有意思。虽然早就想好要报名学习,但是在日记本上,“明天报名核聚英语,开始行动”“啊啊啊!今天又没报名,明天一定要报名!”这种话大概出现了5天,我才眼一闭报了名。报名之后,仔仔细细地阅读了几遍核聚老师的公众号文章,想着多了解一些信息,当知道打卡开始时间可以由自己决定时,日记本上又出现了几天“明天开始打卡。”
由0到1的改变出现在那天晚上,我看到了优秀学员的反馈文章,感觉有些意思,于是自己也开始写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动力以及如果失败意味着什么,和成功对我的意义,并根据优秀学员的学习进度制定了3个7天计划,还摘抄了核聚老师文章中的一些话自我激励。
当心无旁骛地写完这些,已是晚上7点,我又陷入纠结:那今天,要不要开始呢?脑子里冒出来很多想法:晚上好想放松啊;假期有必要这样吗;明天学不是一样?效果还更好。另一方面,我知道这些只是借口,是对自己拖延的纵容。第一天就这样,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其实,报名很简单,只需几秒钟,打卡也很简单。我的拖延,是对开始、对压力的恐惧,以及面对未知的自我怀疑。由于在之前的文章里,我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把退路都已堵死。一旦坚持不下去,只能承认自己是明知问题却不改正,承认自己的无能。这个后果似乎更令人难以承受。
所以那天晚上,我还是开始了。
人性很复杂,很奇怪,也很有意思。开始之前千般恐惧,不断拖延。开始之后,却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太简单了吧?这也需要坚持?某个瞬间怀疑自己报这个课究竟有何意义。这时候,刚才写的那篇文章效果又出现了,看到清晰的目标和原因,我定了定心,不管这项任务难易与否,都要把它好好完成,最起码,让我有了真正做成一件事的经历。
现在想想,写下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在告诉自己,这一次,我要认真了。与以往稀里糊涂的开始有了态度上的转变。事实也证明,认真写出目标、动力和计划和预想后果,并收集优秀前辈的学习资料非常有用。
对我来说,仅仅开始,就已经过长时间的拖延和心理斗争。其实,开始后的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累,那么难,真正阻碍我的是脱离舒适区的恐惧。
二、学习过程及复盘
第一天打卡,只学习了5句话。第二天,我在心里默默制定了今日计划,但没有完成。仍然习惯性拖延到晚上,学习量也毫无疑问的少。在每日总结里,我写下了自己的懊悔,这种方式非常清楚地显示出学习问题。一天其实很短,学习完马上复盘,既有督促之用又能收获成就感。
第三天,我开始把每日计划写出来,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并整体翻看了学习材料。后面的文章越来越长,如果前面不做好每日规划,后期很难完成任务。我把7天计划的目标具体分到每天。心里才更加有数,多了一些紧迫感。在之后的学习中,我终于体会到了学习的焦躁和烦闷。即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也会感到痛苦,这很正常,唯一办法就是捱过去。
整体复盘时,发现21天中只有11天完成每日任务,时间集中在后两个7天。明显感到后两个7天开始渐渐养成习惯。在每日固定时间段,学习能很快进入状态。养成习惯只需要14天,出现惯性后能省下很多自我斗争的劲儿。人总是容易高估自己,我当然不例外,开始之前一直觉得自己不够自律,但从未验证过自己能不能做到自律。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不留退路和养成习惯就能达到目的。所以,承认自己意志薄弱,有七情六欲,不要在拷问自己为什么不自律上浪费精力,这除了情绪上的懊恼并不会带来现实的改变。只需要将目标公布于众,让自己的偷懒没法自欺欺人,然后养成习惯,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回过头来具体分析我的三个阶段,第一个7天,拖延症反复比较严重,刚开始时遇到挫折还是要多给自己鼓励才有信心度过去。第二个7天,是最心无旁骛效果最好的7天。第3个7天,由于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且后期任务较少,我出现了严重松懈,通过再次翻看优秀学员(杨颖)的文章进行自我激励和学习,取得了又一次突破。但最后三天仍然由于过年,虽完成任务,质量还是打了折扣,非常遗憾。如果能记录每日复习时间,最后三天坚持住高质量学习,抄写句子达到5000句,这将是一次完美的任务。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是一个完成的遗憾。
纵观3个阶段,没有一个如我想象般轻松顺利,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可见,坚持,并且高质量地坚持决不容易。经常把现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与最好的一次对比,就能发现自己在什么地方偷懒。
三、其他感悟
复习非常重要!在我之前的学习中,因为感觉枯燥几乎从不复习。但这次学习中的每日复习算强制纠正了我的毛病,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有时真觉得学习反人类,人天性喜新知,但它却偏要我们复习!
目标,成果量化就是及时正反馈,若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更好。在参加这次挑战中,我没有记录每日学习所用时间。回顾时,我认为尽可能全面细致的量化很有必要,不仅能更确切地知道完成多少任务需要多少时间,也不会过度增加心理压力,更甚者,可以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力,比如,如果自己记录一小时内只能认真看50页书,那下一次计划就会更切实可行。我很喜欢写作式复盘,这就是适合我的总结方式。如果你更喜欢画图,也可以,总之,选择自己擅长舒适的方式效果最好。
我总结出一个学习“套路”:加入社群,收集资料,自我激励,制定计划,由0到1,每日复盘,次日复习,整体复盘。每一步都有很多可以做。
● ● ●
寒假加入核聚21天英语训练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认识到了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方法上的问题,更加了解自己。在23篇精选文章中,我最喜欢第13篇《Lay this brick perfectly》:
One summer his dad tore down a brick wall in the front of his business and told 12-year-old Will and his 9-year-old brother to rebuild it.
A job they said was impossible.
It took them a year and a half ,but they did it.
And he said, “now don’t you ever tell me there’s something that you can’t do.”
You don’t set out to build a wall.
You don’t say, “I’m going to build the biggest, baddest, greatest wall that’s ever been built.”
You don’t start there.
You say, “I’m going to lay this brick as perfectly as a brick can be laid.”
You do that every single day.
And soon you have a wall.
希望我们都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坚持下去。
废话碎碎念:
最近几天会把21天训练营的每日总结放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