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篇高效传递信息的文章,必定是逻辑性强的。逻辑强的文章,会有5个标准,中心明确唯一,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观点一致,论证有力(来自鱼叔)。
今天就对网文《不想上班的时候,你就想想这5个字》(原文链接见文末)进行拆解。
1 中心明确度,5/5
作者的观点很明确,鼓励常态化努力,劝诫间歇性努力。
2 条理分明性,4/5
全文五部分,围绕着“正-反-正和反-辨析-升华”的结构展开,用“1-2-3-4-5”这五个匣子分装,形散中又有了聚拢感。若能对五部分进行小标题化,会更佳。
3 主次清晰度,4/5
“常态化努力”和“间歇性努力”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只能说是互为依存,难以厚此薄彼。对普罗大众的上班族来说,间歇性努力习以为常。常态化努力却是凤毛麟角之精英人士的标配。
所以,文章的立意是不易处理的。强调正面“常态化努力”很容易陷入说教,转向反面论述又容易显得肤浅或浮夸,本文用平分秋色方式来处理,多少显得主次不够分明了。
4 观点一致性,5/5
全篇都围绕着“常态化努力”和其反面“间歇性努力”进行描述性定义,举例说明,深入分析,补充说明,升华总结,非常一致。
5 论证过程,4/5
如同第2部分“条理分明性,4/5”中说的,几部分内容以数字为明线进行串联。各部分又用了“故事+金句”进行展开,很有吸引力,比如第一段“人生本来就是由开心和不开心串起来的”。“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这些努力,是潜意识中的自发行为,是肌肉记忆的习惯动作。”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给了两个指标,(1)一线城市每周全心工作不低于60小时,(2)自认的付出和实际的收获比例10:1就是合理的。让本文更显干货硬核。
美中不足就是小场景,小故事太多,显得文章过于松散了,因此扣1分。
6 对我的启发
围绕着“常态化努力”的资料非常多,耀眼的大牛、闪光的朋辈,随手可见的反面教材,背后原因挖掘和分析,临近概念和思维的辨析和澄清……这么多素材,能够自洽地放入一篇文章中,恰当地谋篇布局,力出一孔地服务中心思想,而不是削弱之,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
我常常在众多素材的取舍,排兵布阵上陷入困境,这篇文章给了两个启示,一是通过“正-反-正VS反-深挖-升华”的结构,二是用序号1-2-3-4-5强行分段,算是对现在碎片化阅读的快捷诉求,全面地论述需要的洋洋洒洒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性方案。
7 拆解感受--泾渭不分明,何故?
观点/中心、结构/条理、主次/取舍、一致性/连贯、论据/论证,这些常在一篇文章一脉相承,是不容分割的部分,但为了理解,现又人为肢解文章,彼此之间仍有藕断丝连。是自己理解不到位,还是本来如此?
原文链接:http://www.sohu.com/a/294008488_74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