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就是以字面上看就是:一头强牛。牛是食草动物,心性本是善类。而一头强牛是什么状况?
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赶紧做完作业,就要去放牛。放牛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由式,就是把牛赶到一片山林边,让它自由行动,天黑前在山林的另一边去把它寻回家。另一种就是牵引式,用绳子拴着牛鼻子,牵着它到田埂、塘基、土堪等草长得茂盛的地方。牛刚放出去一般因为肚子饿是只顾吃草的。在吃得快饱了,就会出现“犟”。公牛在附近看到公牛,首先会哞哞的吼一场,然后就象战神附体,角斗一翻;公牛母牛相见,也哞哞的低呤一阵,然后会耳鬓厮磨一翻;水牛见到水塘和泥潭。这般时刻,放牛娃甚至大人,哪怕就是用绳子栓住的牛,也只能放开,让它先去痛快一番,把“犟”劲用完,再慢慢哄回牛栏。
七、八岁时,家里养了一头大水牛,那时一户人家养不起,由我家就另一家姓成的关系好的邻居轮月养。养大水牛主要是为了耕田,两户人家有十多亩水田,南方的水田泥巴深厚差异十分大。滩头上的田一般泥脚浅,牛耕地相对轻松。而山冲里的水田,有时碰到泥潭有时达到差不多0.8一1米深,那牛和人就受罪。春季早稻水田的翻耕,一般是四月,天气还好有时甚至寒冷,时间准备也充足,相对夏季双抢的耕作要好一些。夏季双抢,天气炎热,收割完早稻后又要翻耕田地,抢种晚稻秧苗,人都要作牛用,牛就当机器用啦。那里耕田又十分讲究,要犁一次,用铁耙耙三到四次,用“浪耙”耙平,水田就用一面镜子。双抢一般二十天到一个月,因为两户人家要用,有时让它白天吃草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晚上放上刚刚收完谷子的稻杆加上糠米补充营养。
牛耕田时是比较听话的,加之赶牛的人手里还有一支长长的竹杆时时恐吓。但有一年夏天特别炎热,快到中午时分,水田里的水都晒得烫脚,我父亲想把最后两圈犁完再回家,那丘田的泥深有一处有近一米,老牛识途,到那泥潭边就停下,怎么也不肯走。父亲首先用竹杆抽打并使劲吆喝,牛无动于衷;然后叫我赶紧拿一把青的稻杆在前面引诱,水牛吃了几口,向前迈了两步,也不再理睬;父亲气急啦,跑到田埂上取来一条扁担,一下、两下、三下…吓得我和母亲都不敢看啦,这时老牛不但不走,还躺到泥潭里滚起泥来。父亲本来很累,这样一番后坐在田埂上无可奈何的喘着粗气。还是母亲说:牛脾气来啦,休工算哩。那天中午十二点半收工哩,早了半个小时。不然双抢一般是早上四点半做准备,五点钟出工到八点半吃早饭,九点出工到中午一点钟,下午四点钟出工到天黑八点钟。父亲把牛放开,让我牵着到水塘里洗个澡,再放一堆青的稻杆。下午仍旧耕那一丘田,却是顺顺畅畅。
牛,强牛,犟!善良勤劳的牛况且如此。何况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