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我读书那个最终的目标就是过上更好的日子,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完善一下自我形象。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听上去很老套吧!但就是实在话了。
学习教科书的时候,我对书籍真的没有爱。好不容易在书里发现些感兴趣的话题或知识,老师却只是一句带过的讲了讲,“下面我们来讲一下这堂课的主要内容了。”唉 ,刚刚提上来的兴趣又被淹没了。还要按照书上的知识点写着千篇一律的作业,人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那应该是学霸们的体验吧。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学的年代,我们抱着学知识的动机去读书,觉得看见老师的脸,那就是读书为了当好学生,考好大学。觉得看见父母的脸,读书就是为做好孩子,更出类拔萃些。
当我听别人谈吐言辞啥的比我丰富多彩时,我又主动去交书这个良师益友了。经老师朋友们的推荐,我看看古今中外的名著,发现自己书买的越多,真正看下去的没多少的。就算看了,我回头若别人问我看出了些什么感悟道理啥的我只是笑着说“当时看的时候真的没思考多少什么的!就纯粹看看的,当兴趣爱好嘛!”
是的,我又惊奇的发现我真正能看下去的书本貌似都是有情节的!稍微饶舌嚼字或理论知识点的话题书籍,我是一目十行的看或很慢也不懂的在纠结。所以真的没什么进步可言了。
问自己读书之前是什么心态,读书时又怎么想的?嗯!从我在时间的海洋里肯将读书分一点时间,那我觉得自己有想读的意图了。不然总会得过且过的把一天沉浸在这儿转溜那儿转溜的,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搞什么了。要么怀着一颗愿戒骄戒躁的心去看看别人的说法和体悟,更希望找一个地儿,安静的把身心寄存在这边,聊以慰藉我心的烦郁;要么就欲望心爆满,给我知识,给我财富,给我更高的精神自由度……
凡事心态是第一,读书时,我可没读之前那么有想法的。一旦读进去了,出来还觉得恍然如梦初醒。“我怎么在这儿,那感染人的情怀和人物真的不错啊!”我会忍不住想赞一句。若真的见到那些阳春白雪的文,我想大多数的朋友也没多少真的看明了所有。那就不用管好了,我大概知道在说什么话题,并了解了一个新概念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简单点做事可能会闲的轻松,会收获到更好的效果。当你觉得做某件事是个任务或计划啥的,你可能会失去一个更平和的心态。因为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心灵鸡汤不是在所有人,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下的维度空间都可以成立了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世俗百态,纷华万千。怀着一颗若如初见昙花一现的心态去包罗万象,纵有千种杂情,我也只是与你若如初见,何来的“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