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没有想过会第二次走入南阳,走进千层山、万丈峦的伏牛山区,在晚上进去,然后二三十分钟之后,悄然而出,千里走单骑,午间十二点至夜里一点钟,往返于河南北部和河南南部,跨越整个河南省,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是人生中的一个传奇。
我们的师范班主任马骁老师,出生在重峦叠嶂的大山深处,靠着自己的聪颖勤奋,一步步的走出了大山,致力于求学的道路。据他所言,上高中、上大学,往往需要步行几十里地,才能赶上班车。风里来雨里去,一个求学青年,在沉沉曙光中,离开家乡,疾步而行,身上还带着露水,高树上有鸣蝉相伴,身两旁有山体相依,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雨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练得真武艺,求得真经,一路从豫南飞到了豫北,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与故土难分难离。
马老师是我们师范的班主任,也是他教师范接任的第一届班主任,青年人,自是精力充沛,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带我们一帮学生如亲兄弟一般。其时,马丽也就刚会说话的小姑娘,唤我们叔叔姑姑模样,宛如一个大家庭。师生同心,其利断金,场场活动领先,年年是优秀班级,老师脸上有光,同学心里敞亮,师生同欢,八九级翘楚,唯我二班。
恰逢,马老师老四,其下有张四、甘四、燕四、秦四,还有我是赵四,双数相逢,四四相聚,皆为有缘,甚为一时之美谈。
班内,有申大班率先垂范,竭力争先,一帮弟兄们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工作做的优秀,任务完的漂亮,一时间,亲者敬,竖起大拇指,拍手称赞;疏者遁,夹起小尾巴,杳如黄鹤。直至多少年后,班内从政经商者,无出其右,皆同届中典范。
班内大聚会三年五年,小聚会三月五月,红白事,定通知,必参加。此次南行,实为马老师母亲过世,为千里奔走吊唁而去。
纠集众同学,去者有十人,两辆车,长途奔波,自是各奔前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离开太行山,驰骋华北平原,行走京港澳,转宁洛高速,而后一路南下,过禹州长葛,经淅川,越镇平,到达南阳已是六点多钟。等另一辆车到来之际,因其中一同学来过,皆奉为领路人,路始宽,渐至乡间土路,迂回曲折间,回眸而视,竟是刚才加油之地也,一时间,引为笑谈。
又是二十多分钟的急行军,路急转向上,由宽而窄,由水泥而土路,前方北山处,夜色朦胧下,灯火阑珊地,乐声隐隐间,半截岭村,就是马老师的家了。
树深林密处,粉墙黛瓦房,是马老师弟弟的房子。耳听一咏三叹的音乐,一帮同学坐下来,手端大碗茶,把酒话桑麻。马老师共有弟兄七个姊妹三个,士农工商各阶层均在,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十个孩子长大,成事成人成才。可想象:熹微的晨光中,银色的月光下,老母亲手搭凉棚,翘首以盼,望断山梁,白发娘,盼儿归。孩子们一个个长大,走出村子,走出县城,奔赴全国各地,奔赴人生大舞台,多少年了,十个孩子没有完完全全聚在过一起了。马老师说,弟兄姊妹十个,母亲不在了,今年十个人终于聚齐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几十里地的南边,便是湖北了,那高高低低回旋往复的咏叹调,在漆漆黑夜,举火把送大庙的情景,有点像南方“傩戏”的味道,一种古老的气息在升腾,在山谷之间回荡。听马老师说,晚上还要“送大庙”等仪式,到清晨的六点半钟,就要完成整个土葬。乡村十里不同天,千里之外,自然是迥乎不同了。但入土为安的乡俗,亲人朋友的友好往来千古流传,历久弥香。
千里在,月夜返,豪气存,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