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婆媳关系,我想大多围城里的男人女人都是深有感触吧。
今早小柯在群里委屈的说和婆婆拌嘴了,起因是婆婆吃饭时唠叨小孩子不好好吃饭,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小柯忍不住就说了不用总管孩子。刷碗的时候,婆婆跟她说,家人教育她儿子的时候,别总说不能管,她明确跟婆婆说,她是孩子的妈妈,希望她在场的时候,自己管孩子就行了。婆婆就很气地告诉她以后一句都不说了也不管了。小柯自打和长辈住在一起后就过得很压抑,她总觉得婆婆是老公的后妈, 所以宽容度不够, 对她和儿子特别挑剔, 她俩是家里最弱的, 所以受到的伤害比较多。她曾试着沟通, 但就是说不通, 比如儿子有抽动症, 说是心理问题, 医生不让过分打骂孩子, 回家跟婆婆说, 婆婆总说以前的孩子十家有九家都是打着成才的, 根本听不进去。小柯说自己现在是满身负能量爆棚。
我想这个家庭首先是个充满爱的家庭。父母爱孩子所以想指正孩子,妈妈爱孩子所以舔犊之心悠然。若是妈妈打了淘气的孩子,我想爷爷奶奶会跳起来,不分清红皂白想骂人了。长辈都喜欢孩子,那种隔辈亲真的很宠溺。我家孩子去姥姥家住,日上三竿不起不说,老妈居然把吃的送到床头,生怕饿到她外孙。更可气的是老爹的迎合,我威严冷酷的父亲大人一脸的慈爱祥和。我常常以孩子作业为由减少孩子去父母家,减夺了父母的天伦之乐我深感愧疚,可我还是要为人父母着想啊!夫妻之间需要磨合,夫妻与父母之间也是需要磨合的,生活永远都在矛盾中……
其实我蛮羡慕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自己真希望有老人能帮帮自己,忙碌了一天回家,像孩子一样能清静的吃口热汤饭。晨练时,遇到小区的阿姨急匆匆往家赶,说着媳妇要上班赶紧回家做早饭。我即使再累,回到家都是冷锅冷灶,顾不得自怜自艾赶紧的做饭解决温饱。烦躁时就骂自己眼瞎了找这么个男人受苦。自力更生的习惯也会很可怕,当公公婆婆来家之后南北饮食的差异,生活打乱的焦烦气躁,身心疲惫。更不敢流露,小心翼翼待公婆走后一连数天都不想说话,只得和男人解释,不是嫌弃老人。自己的父母来家帮忙看孩儿,回家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不断给你夹着菜,不忘指导你的生活习性,打乱着你的战斗餐,我也觉得话说多了都是累。所以说习惯真的很可怕。我的小孩都是姨母家小妹帮忙看着。孩子大些就会安排他自己听话的在家或去姥爷家。女人要想家庭事业两不误,不是牺牲自己就是牺牲孩子和老人。现实赤果果!我想小柯也会妥协的吧,婚姻的前十年要奋斗,有老辈的帮助是最大的幸福。
生活中不吵不闹不相爱。跟自己的父母就是这样,不听大人话,老妈会叨叨的没完没了直到你承认错误。老爸则一个凌厉的眼神飞来,我栗栗危惧。可他们是我的温暖。和男人那就是唇枪舌战,碗碎锅摔。被男人抓得不能动,一付宁死不屈的脸,气得男人哭笑不得的骂道:你怎么比江姐还要硬三分。哼,姐就这么拽!可他还会是我的爱。连小妹也时常跟我说:姐,咱俩不是一母所生,可我就是和你比别的姊妹亲。我瞄她一眼,那是,我比她们谁都骂你骂得多好吧啦,你不是哭着要回家,我好容易哄住的。想到往事,姐妹俩都开心大笑。
婆媳相处,就是相互理解与包容。张爱玲在书中写到,当她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两个同样爱着一个男人的女人就会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他所屈就,为家所屈就。社会发展迅速,戏言三年一代沟,两代人的观念差距要有多大呀。男人战友的母亲来帮忙看孩子,结果嫌弃儿媳妇这里不对,那里不是,婆媳俩大吵大闹,水火不容。男人左右马屁都失之马蹄,自己在深夜里痛哭流涕,只得把母亲送回老家。却从此心落伤痕。家理难断,相互尊重迁就一下,过去就过去了,困难时伸开手接纳,就容忍小小的不是吧。女人总爱叨叨经,我母亲是见我就念经,我也叨叨孩子这样那样,男人忍不住就朝我吼,你真心烦,要么你打他一顿,叨叨有什么用?男人当孩子面挑战了我的权威,气得我战火升腾,行,你接手我干活儿,我去打你儿。儿子立马乖巧的躲了。家庭就不是讲理的地方,生活就是这么鸡飞狗跳。
好的婆媳关系就是互哄。月姐说,她和婆婆几十年住在一起,俩人相互也拌嘴,但说了就过,都不记心。婆婆给全家做饭,接送孩子,她才能轻松地上班。母亲生她养她二十几年,婆婆养她还有孩子三十多年,她怎么能不孝敬婆婆,怎么能不跟婆婆亲。同学丹说,我不听我妈的话也听婆婆说的话。好话是谁都爱听滴!我老妈也一样和我说着嫂子这样,那样的喜好。嫂子经常陪伴母亲左右,真是比我这亲闺女还亲。我也嫉妒自愧不如。
生活就是这样,吵了闹了,分了合了,烟火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