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暑假过半——
有人过完人生中最后一个暑假,就要开始好好找工作,自力更生。
有人过完暑假,就要奔向心中的金字塔继续深造。
人各有命,未来深不可测……
无论走上哪条路,这几天霸屏的“李文星之死”,我们除了悲愤谴责传销的害人之外,
是否应该静下来认真思考:
为什么传销这只万恶之手总喜欢伸向穷人的孩子?
1
李文星,1994年出生于山东德州农村。
2016年6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资源勘察工程专业。
2017年7月14日,被发现在天津静海区溺水身亡。
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李文星的同学说:“我们这个专业出来不好找工作,大多数同学会考研以后进科研单位。”
考研,李文星不是没想过。
只是对于一个出身农家,当年连上大学因学费问题都曾犹豫徘徊的孩子,他舍得再浪费三年吗?
这三年,他想用来多赚些钱,不让父母那么辛苦。
“哥哥一直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他一直想等自己毕业了,替父母分担压力……”李文星的妹妹李文月说。
看到没,还是那句说烂了却千真万确颠扑不破的真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如果李文星背后没有急切替父母分担压力的重任,那么再找工作两个月,三个月……又急什么?
没伞的孩子必须得努力奔跑。
来不及管这跑道是否正常……
“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约翰杜威说 。
2
“我哥从小到大都很懂事,从不惹事,他对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我妈对他一直都挺放心……” 李文月对记者采访说。
注意这句话的重点:
当一人在外,对家人从来报喜不报忧,这真的是值得被赞扬的懂事吗?
小时候,不小心摔痛了——你哭,你表达自己正常的疼痛情绪。
父母一下板起脸:“男子汉大丈夫,怎能为一点小事就哭泣?要懂事啊!”
长大后,你被同学冤枉了,你向老师申诉:“这不是我干的!我要告诉我父母!”
老师温柔相劝:“你不能这么不懂事,你父母知道了会担心!”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一味教孩子坚强懂事,这真的是好事?
大师宫崎骏在《龙猫》里说:“懂事的孩子往往更令人心疼。”
但人们往往忘记心疼,赞你懂事。
而农村的孩子往往格外——更!懂!事!
这份懂事,太过残忍。
心理学里说:一味懂事,其实是在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
讨好他人,丧失自己。
如果李文星去天津之前,
能不那么懂事,
既报喜也报忧,
将心中的疑惑告诉父母(他去天津前,自己都怀疑这不会是传销吧),
那么他父母怕就不会在几天后等到的是警察局认尸的电话。
谁能否认,李文星的死,和他的懂事毫无关系?!
3
2007年,李杨执导的电影《盲山》,女主角的遭遇和今天的李文星类似路数:
大学贫困毕业生,白春梅急于帮家庭分担压力,但却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
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人贩子盯上了她。
她被拐卖到大山里,卖给了当地人,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如果说,这只是部电影,有一定的虚构成分。
看看就是,不能当真。
那么,十年后——2017年,现实真实上演。
主角换成了男大学生,结局比电影更悲惨:
尸检报告显示,李文星胃里毫无食物。
活活被饿死?还是被溺死?
结局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4
“啊!你儿子考上了985大学啊!”
“啊,这大学可是211啊!你女儿真厉害!”
这个暑假,对于闯过千军万马独木桥,即将步入全国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这声音再耳熟不过。
只是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就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四年后,有一个更大的考验在等着你——社会与人性。
现在的大学教育,教给你专业知识,教给你实践操作,唯独没有哪个大学哪门专业在即将毕业时,教你进入社会后基本的防范意识和必备的警惕心。
随着互联网的无限渗入,来看看我们大学生周围的生存环境:
入学前有防不胜防的电信诈骗,入学后裸贷风波不断,毕业后有虎视眈眈的传销……
据中国反传销协会统计,几乎每个传销组织都有大学生参与,有的甚至高达80%。
“穷则思变”。
这些大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差,他们迫切渴望改变家庭现状——
所以求职心切。
所以好工作的诱惑。
所以一夜致富的诱惑。
成了传销组织对其精神控制的突破口。
君哪见,富二代,官二代有几个被传销?
结语 :
少做发财梦,
慈良清直,脚踏实地,平安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