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傍晚的四点到六点半,是小女儿参加小荧星艺术培训的时间。在两个半小时内,小女儿需要学习舞蹈和唱歌两门技艺,对于还不到五周岁的孩子而言,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因为在这期间,孩子不仅需要完成在技艺训练过程中的各项要求,而且还要克服基本功训练时带来的身体不适感,更要保持两个半小时的专注力。
然而,所有这些困难最终都不及孩子在期间形成的“孤独感”,尽管身边有许多小朋友,但这却是他们第一次在休假日期间离开父母,独自在一个“小社会”中生活。这有点像孩子刚上幼儿园那会儿,在度过了一开始的新鲜期之后,一种远离了家人的“孤独感”会让孩子感到难以忍受,所以幼儿园小班的九、十月份,必然是一片哭声的季节。
小女儿参加小荧星艺术培训也同样如此,从最初兴奋地主动要求到后来的扭扭捏捏,如今每次去参加培训时总是要哭上那么一两次。不过,对于小女儿来说,比较幸运的是,有位幼儿园同班的小朋友也一起参加了同一个培训班,这让孩子的“孤独感”会大大减少。
但对于更多孩子而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原本就认识的小朋友的。不过,同时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让孩子在更大的范围内认识和结识更多的小朋友,这其实是孩子成长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因为,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孩子而言,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逐渐摆脱父母羁绊的过程。越早越彻底地摆脱父母羁绊的孩子,在生活上更自立、在工作中更自主、在社交中更自信,这基本上已经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认知了。父母,就是在孩子还无法“独立前行”的时候帮着扶一把,但这扶着的手应该是逐渐收回的,直至孩子能自己“行走”于这个社会。
孩子在摆脱父母羁绊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来自其他孩子或者说同伴的相互扶持。孩子之间的相互扶持,有利于孩子尽早摆脱父母的羁绊,这是孩子在除了血缘之外构建起的另一份信任。
还是拿周日的小荧星艺术培训来说,和小女儿同班的一位小女孩,在训练时突然哭了起来。问她为什么?她说,想妈妈了。这时,班上的一位小男生周伯玉(根据女儿发音)就上前劝解这位小女孩说,想妈妈,就要把她放在心里,等下课后就可以见到妈妈,和妈妈在一起了。
听着小女儿给我复述这件事情时,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位五岁小男孩之口,这种孩子之间相互劝慰、相互扶持的情景,想想就觉得温馨,这不就是孩子看得见的成长吗?或许这也是我们鼓励孩子坚持参加小荧星的原因吧。而我也一定要把这句出自五岁小男孩的话作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