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存在感”这个词,但印象不是很清晰。昨天听了《缺爱》,书中从各个方面把这个词分析得非常精辟透彻。
听了两遍,第二遍还看着文字听,说书人的声音太好听了,听的时候感觉速度挺慢的,就开始跟着念,没想到人家伶牙俐齿,念得挺快的,还能够抑扬顿挫。才跟了一小段,就跟不上,可心里还是抱有希望,希望有一天也能给人说书。
眼睛跑得贼快,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大脑运转速度,但跑太快了,不行的。光意会哪够呢?我还是喜欢慢慢咀嚼,慢慢领会。
一边听,一边联想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如是!
…往事不堪回首,两年多前的那场电影,于那边已经散场,人走茶凉,这边却还如《疯狂动物城》里的闪电那样的速度在单片循环播放。
这一播就播了两年有余。两年中,思而不得,痛苦做伴。影院内的凳子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灰,蜘蛛网已结成规模,唯独这人还孤零零的傻坐大厅中间,望着屏幕,失魂落魄……。
《缺爱》的第3期中说到,痛苦的境地让我们直面“生活的真相”。这是一种与我们曾经的精神支柱断绝关系的自由。
这份自由让我们不得不为了继续生存或者重生而做出相应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有两个途径——崇高和绝望。
崇高是一种从高处的逃离,通过一个创造、一部作品重新赋予自己存在感,是一种逃避现实痛苦的方式。
18年7月份加入007写作局,同年12月份有幸遇到禅绕画,让我选择了这种崇高的方式转移我的注意力,后来还爱上了阅读。在这三种方式并驾齐驱中,找到了我的存在感,逐渐从谷底走出。目前不能说脱胎换骨,还偶有犯痴,但绝不越界。
引用曾看过的书里的话:所有不再钟情的恋人、渐行渐远的朋友、不相为谋的知己,都是当初你在茫茫人海中独独看到的他,如今,你只需要再将他好好的还回人海中,如此,而已。
苦难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爱,老天用这种形式只为把我们唤醒,再次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感谢上苍!
“我用真心待你
但不执着于你
活在超越中
而非关系里
当我爱你
在人群中
我看见了你
当我真的爱你
我看见你
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