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上最近有一个话题很火,叫做:”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一般都混的比较差?“
我花了半天时间研究了这个问题和下面的答案,发现获赞最多的无非是从格局、性情、资源这几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我更觉得之所以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的相对比较差,是因为他们都过早的懂事。
过早的懂事,也就是说,在你不该接受某些事情的时候,选择了让自己接受。
在面对选择时,不是选择内心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而是选择做别人眼中那个“懂事的自己”。
01
这个问题的高赞回答中,有一个题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思考。为了方便,我们就暂时称答主为A吧。
在念初中时,A因为家里贫穷,在面临好一点但是自费的一中和差一点的不需要自费的二中这两个选择时,因为懂事嘛,想要减轻家里的负担,选择了二中。
好在A的父亲不同意他的选择,坚持送他去了一中,A才有了后来成就。
其实A还是幸运的,至少他有个还算明事理的父亲,遇到了给他人生引路的朋友。不然A的懂事,除了换来他以后无数个后悔的日夜,什么也没有。
02
我有一个朋友小C,在我们眼里,她平易近人,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很少能够见她生气,也不会见到她会向别人提出自己的需求。一次在大家聚餐之后,小C喝醉了,开始抓着我们嚎啕大哭,我们才明白这姑娘并不是天生带着用不完的正能量。
小C家境清贫,来自农村。与A不同的是,她不但原生家庭贫穷,还是个女孩。虽然小C是一个90后,和她同年纪的好多小姑娘在小学刚毕业就被迫辍学,因为她们的父母辈的平均教育水平就是小学,他们打心底觉得女孩受教育就是一种浪费。
女儿养大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像一句口头禅一样天天被挂在父母的嘴边。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C不得不懂事。她从小名列前茅,小学毕业时也面临过好但昂贵中学和差但便宜中学的选择。因为懂事嘛,所以她选择的当然是比较便宜的中学,可惜他不是A,她的父母觉得选择便宜是理所当然,毕竟愿意供养一个女孩上学的她们已经很了不起了。
从小就被迫懂事的小C,从来不敢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在上初中时,小C很喜欢画画,刚好有老师在学校业余培训同学,但是要交几百块的训练费用,她得懂事,所以不能向父母要求。
高考完之后需要选择学校,在其他人在考虑去哪所学校环境好一些,哪个专业更适合自己之外,小C还需要考虑那座城市的生活成本会更低一些,会让父母的负担小一些。
小时候的小C,被亲戚夸奖最多的就是“这小姑娘真懂事”,仿佛“懂事”是她的唯一标签,只有她懂事了,大家才会喜欢她。
小心翼翼心态中成长的小C,渐渐的习惯了讨好身边的人,渐渐的习惯了不去对任何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提出她认为不合理的需求。也渐渐的,越来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方向。
成长的过程时一去不复返的,许多大人都忘记了,孩子的世界里除了懂事之外,还有委屈和不快乐;许多孩子也忘记了自己原来是可以撒娇,是可以被原谅的。
03
第五季的奇葩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辩题是-父母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正方辩手奶茶和我们讲了他自己的故事。在他父亲再婚的场景里,他也是那个懂事的小孩。
明明心里很不喜欢爸爸想要再婚的对象,但是因为自己是个好孩子,好孩子要懂事,所以没有阻挠。
结果爸爸开心,可是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过爸爸的奶茶很伤心,他一直到几年后还在耿耿于怀自己当初所做的决定,他还在想,如果自己当初不是那么懂事,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如果自己不是那么懂事,是不是爸爸对自己的关注会多一点。
就像是现在经过沉淀后懂得当年阻挠妈妈再婚是不对的28岁的肖骁,在12岁时他也仅仅是一个想要获得妈妈关注的小男孩。假如当年他不是在反抗,而是选择懂事,那么今天的肖骁又是另一个后悔的奶茶。
04
孩子是最坚忍的人群,他们还不懂得用逃脱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泄反抗折磨,他们只能伸着冰凉的小手小脚,甚至根本不会有人察觉到他们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总是想,孩子是可怜又可敬的。
从小被要求“懂事”,夸奖“懂事”的小孩子,会觉得懂事是大人喜欢自己的前提,然后习惯于自己的懂事,习惯于被大家夸奖自己的懂事。
可是这么懂事的你,有人在乎吗?没人在乎。
太早懂事的孩子,总是用尽一切心思让身边的人开心,却往往没有勇气来表达真实的自己。他们对周围人的爱,与其说是爱,更不如说是对失去的恐惧。
“懂事的孩子”就像是一个沉重的枷锁,把内心最真实的自己越锢越紧。
在学校里、在职场中、在社会上,我们都会被要求做一个遵守规则的、懂事的人。
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可以晚一点懂事,也希望你只懂该懂的事。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亮一颗小小的爱心吧。有更多情绪上的额问题,欢迎找我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