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需不需要“逼”孩子去学习?

孩子学习到底要不要"逼"一下,答案是"要",但"度"要把握好!

比如,很多孩子,一打游戏就精神百倍、异常专注,但是一读书就无精打采、溜号走神,可见这两种任务下对注意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读书学习这种事儿,更多的是"主动注意"的参与,需要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或者说使用"执行控制系统"来达到目的,主动注意是出生后逐渐发展出来的。

与主动注意不同的是"被动注意",这是孩子生下来就有的基本注意能力,具有进化优势。

新异的刺激,比如巨大的声响、一道强光等,都能让人不由自主的朝向刺激源,想不注意都难。

学前期的孩子,主动注意能力水平还比较低,如果过度沉浸在电子游戏中,习惯了快速转换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声效等,会很难安静的坐下来,好好专注地读一本书或者写作业,因为学习活动和电子游戏相比,肯定是枯燥的。

当然,有一种看法很普遍,就是觉得电子游戏是因,而孩子不能专注学习是果,但是研究表明,越是坐不住、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越是容易被电子游戏吸引,越是容易痴迷于游戏。

这看来就是个恶循环了,而能够打破它的,我想只有那些觉醒的智慧型父母了。

比如,今天儿子在家写老师布置的假期英文作业,是一篇关于SpaceX火箭发射的作文。

对于一个在美国出生的8岁小孩,这个作业的难度和让我写一篇关于火箭构造的科技文是一样的(理科生捂脸逃)。

儿子在自己房间的书桌前,一坐就是一个小时,只拼凑出两三行(孩子写作业,我向来不陪着。自己没尽最大努力,别人的帮忙只会滋生懒惰)。

我看过之后,转头告诉他:"你这得重写!"然后我简明的帮他又梳理了一下思路。

虽然经过多年的修炼,我能用和颜悦色隐藏内心的波涛汹涌,但"重做"两个字,像闪电一样击中了儿子,估计那种懊恼就和我写了10页的文稿没保存有的一比。

儿子哭着问我为什么要重写?

我说:"我知道你其实可以写得更好,你需要再挑战一下自己。"(此处省略300字……)

儿子哭着去找姐姐,委屈的诉了几声苦,然后就又坐在了自己的书桌前。

半小时之后,他兴奋地举着那一张盛满了骄傲的作文纸,跑过来说:"妈妈,你都不知道我写了多少,而且都是关于ElonMusk的!"

我定睛一看,果然内容好了不少,字数是原来的三倍,但错别字也是原来的三倍。

我说:"这次写的好太多了,现在咱俩一起改改错别字吧!"

忽然,儿子说"Mommy,thank you for making me a better person!",语气特别真诚。

虽出乎意料,但我心生欢喜,瞬间连改错别字的语气都充满了爱意。

本来以为线在我手里,结果却被甜言蜜语下了套。

这种套,钻得我心甘情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