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每做一件事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时,你其实已经在放弃自己了。总是活在别人眼神里的人,也等于从来不曾存在过。
陪朋友去买一双鞋子,一双镂空带着闪钻的鞋,她试好了以后一直在镜子面前转圈儿,看上去十分满意。但突然转过来不断的问我和店员,你觉得好看吗?店员在一旁热情的附和道,这是我们的畅销款,你穿着真的很漂亮。
于是开单、付款,满意而归。在路上,我问她,其实你很喜欢这双鞋对不对?她笑着说,是的,只是很多时候,要买件东西,总想让别人看看好不好看。
说起另一个朋友的一件事也是如此,却发生在职场上。
同样受到认同感的驱使,在工作这些年,我们一贯坚持认为只要做的更多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也会获得被利用的价值,逐渐的从本职工中游离在外,本末倒置,却有一次,因为在给别人帮忙的琐事上,没有做好,反而失去了别人对她应有的尊重。
她因此很委屈也很自责,人就是如此,总是寻求赞美、认同和自我的价值感,在一次次投入和盲目的付出的时候,被告知如果你某件事做得好,就会有强烈的认同感,可一旦你做的不好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一旦某一天被停止这种输送关系的时候,你会发现做一件事根本发挥不出你真正的自我价值。
而在这之中,衍生出的自我认同变成了如何在别人眼光里活出一个让人认同的自己,若我们没有迎合大部分人的心理趋同,便会不安心。可我们好像忘了问自己,我该做什么,我的特长在哪里,我追求的是什么,而不是忙碌的生活,平庸还不甘心。
心理学家说,真正的自我认同应该包含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基于了解了社会和真正了解自己以后,通过体验、试错、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自我评价体系,从而拥有自己的正常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只有真正完成“自我认同”的人,才是一个成熟、完整的人。
然而在这之前许多人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我认同,没有发现自己内在的优势和真正的自我,于是陷入了迷失。真正的自我认同,不是依附于别人赐予的,而是自我的内心发掘。
朋友的朋友曾经在某企业是一位人力总监,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忽然间一个念头辞职去了云南再也没有回东北,在当地某酒吧做了一名服务员,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这样的举动让许多人不被理解,他释怀淡淡的说,现在才明白,自己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很多人说,你要有任性的资本才能随意的选择过怎样的生活。可针对那些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仍旧迷失的人来说,建立在金钱上的自我认同感,金钱也无法填补这个漏洞。
《影响力》一书说,当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时,当驱使变得不那么明朗,当不确定站上了上风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是按照别人的行为作为参照。然而在毫无判断的条件下盲目参照和对比是对自我的亵渎。
“自我认同”是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等方式。每一个生命有一种生命点,每个人都该找寻自己生命的支点与位置,活出属于自我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