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棒棒
写于:20240415
正文
青旅对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特殊在哪里呢,大概就是有一种存在于现实和迷途中间的那种感觉,里面总是能碰到奇奇怪怪的,各式各样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来到了某间青旅,大家聚集在一起,或是交谈,或是玩耍,总之是很有趣的生活经验,让人觉得很放松,并且可以互相交流见解,这种社交关系非常具有代表性,有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尝试去住一下青旅,而且对于一个人来说,早年的长途旅行,是很重要的,早年的意思大概是说 22 岁之前吧,通过这种一边打短工,一边旅行的方式体验世界,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很少拥有能够真正行万里路的机会,假期旅游也只是经典打卡凑数,不能真切的懂得旅行的意义,我喜欢的是慢途的旅行,走走看看,然后拍照,写一些东西进行记录,然后思考生活,可能有些矫情,但是我真的不适应去商场,商场让我喘不过气。
接着写今天的经历,上一篇写的是青旅的环境,今天主要想记录一下当时碰到的几个人,我记得我当时并没有长时间的呆在房间里,毕竟我是要来就业的,对于深圳的市场我还不是很懂,只知道准备简历,然后随便投一投就完了,关于深圳的创业环境和北京还是非常不同的,哪里不同呢?我认为至少在项目上是不同的,好像深圳的创业者会更扁平一点,更像江浙那边的小老板创业,而我们大北京呢,是硬要和投资人较量的那种。
小老板精神,也可以叫做是 “独立企业家” 精神,他们是那种会自己做事的那种人,并且是那种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做事的那种人,我接触过一些这种人,这种人和靠投资人起步,靠家事起步的企业家有些不同。另外就是,深圳的企业家,比较典型的就是,我认识若干个中职毕业因为喜欢打网游就开始自己做项目的企业家,并且做的还不错。他们也就是刚刚 20 岁左右,拉我一起干,我因为不理解他们做的东西,而深感怀疑,当然是不会去加入的了,但是他们貌似又有一种野草般的能量被我吸引,我自认为不如他们,我生性腼腆,多愁善感,在他们面前,我倒是成了小孩子了,我可是比他们大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呢。
如果在北方县里,中职毕业的,你跟你父亲说你要做事,要创业,你父亲会给你一巴掌,然后让你好好去钢厂铁厂的生产线。当然也可以自己偷偷跑出去单干,但是这种事需要勇气,我觉得我们北方的家庭把孩子禁锢的可能更多一点,而南方的那些留守的中职学生,好像很懂社会,他们是有一部分人是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但是他们身上有一种能量,是我老家这边的学生所不具有的。
他们为了自己的事,可以付出很多,最重要的事,他们拥有勇气,脑筋也灵活,比如我认识的那个成功了的中职大佬,做游戏代练,魔兽世界打(和谐)金,国内最早的在欧美打(和谐)金的,我估计可能就是他们这伙人了,还有搞梦幻西游代(和谐)练,搞游戏里的道具啊,金币啊什么的。
这种业务,我只能说我是不会去做的,因为我没有能力去这样想,我会觉得,这就不是一个好项目,但是他们都赚到钱了,这是真的,我是没勇气也没能力这么做的,我觉得很佩服,觉得他们的项目有自己的特色,也很实际,实际到做项目的第一天,就想好了,这一天能赚多少。
我以前小看这些人和项目,现在则很佩服,他们对市场是很敏感的,比如美服的魔兽世界,那个金币是个什么价钱,新出了一个任务,一个副本,会如何影响金币的产出,从而导致金币的升值,贬值等等,他们简直就是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兼数学家,他们的思维深度,是很值得研究的。所以绝对不能看轻任何人,以前的我实在是太无知了。
这也是深圳教会我的事情。我有一段时间做 wordpress 的二次开发,认识了很多香港的出海商家,他们做业务的套路,思维又是不同的。很有意思的经历,我的思维可能永远也跟不上他们,所以我就老老实实干技术,做苦力了,我也就认了。有时候我觉得创业这个事,乐趣在于如何协调自己的思维和市场,这是生活中极少数能争取主动权的活动,承担破产的风险也会让人有一种迷失的感觉。
所以我着迷这个活动,因为经济活动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市场上流通有这么多的货币,能从这条河里捞到多少,就看你的能力了,不管你是哪毕业的,不管你是哪里人,你能捞多少呢?有意思吧?所以创业对我来说,就是这个含义了,确实很有意思。
还是回到青旅来吧,跑题又跑远了。
在青旅的时候,碰到一个北京女孩,有一次晚上坐着在客厅闲聊,我记得当时放了欧美的老歌,大概就是 “Yesterday once more”, “Right here waiting” 还有经典的后街男孩啥的,“God is a girl” 啥的。
这个女孩就说到了他是北京的,也是第一次来深圳,想来就业,目前在投简历,还没找到租房的地方。然后大家就觉得很吃惊,因为他是北京的,北京那么好,不在北京呆着,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大家都很惊讶。
我当时自然看不出来,但是现在来看,这个女生有极大的可能是在逃避某些东西,可能是家庭,可能是责任,也可能是男朋友,也可能是北京的职场环境等。我们大家惊讶了半天之后,这个女生很腼腆的急忙补充了一句,大概意思就是说她不是市里的,她是怀柔的,所以她觉得她不能算是北京人。
这让我们外地人有些奇怪,其实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北京城的五环内,和周边平谷,怀柔,延庆,门头沟,是不同的,虽然都是北京,但是资源分布也不是平衡的,我们来自于乡下的这拨人,很羡慕北京人。
而他们北京人内部,也存在一个类似于鄙视链的东西的存在,比如平谷的,怀柔的就会很羡慕市里的,他们平时去国贸,是否也会有一种 “陈焕生上城” 的一种感觉呢?这我就不知道了。我觉得可能会有,当然也可能会没有。
其次就是,北师大附中,各种附中,中关村二小啊,跟平谷,怀柔没啥关系,他们可以享受的可能是北京的高考和高校资源,但是教育资源可能不太能享受到。其次就是,我觉得他们很羡慕北京城里的人,同时有一种迫切的想融合的情感在里面,也有一种对命运不公的感叹。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出生地就是你一生的牢笼,每个人都背负自己的感情,压力,等等的内在的外在的东西,这些东西化成情感,融入自身,让我们觉得无处可逃了。所以这个北京女孩跑到了深圳,要找工作。
这个女孩戴着眼镜,皮肤比较暗淡,脸上有痘痘数颗,同时有一个经典的北京女孩的马尾,她貌似说过自己是 89 年的。穿着一般,我能感受到一个寒酸北京乡下女孩来到千里之外是什么感觉。我觉得他背负的太多了,她总是一个人拿本书呆着,让人觉得心酸。
不过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了,不是自己的事,下一篇来写自己的事吧,今天不写了,写的太长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