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是审计,当时初入职场的我,对要做的工作是一脸茫然,一头雾水。虽然公司进行了新人培训,但是培训上讲的都是些大道理,大方向,没有什么具体的实务来与之对应。
战战兢兢的问了给我们做培训的经理,居然得到的反馈是,会更多的注重“On-job Training”的。我心想好吧,那意思就是到时候去项目上会有人教了是不是。结果真的到Final年审,来项目上大家一个个都忙炸天,我崩溃的发现,他们怎么一个个都好像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于是,只好打开电脑,翻出以前人的往年底稿,做起了无脑复制。把去年的工作底稿原样复制过来,把今年的数字填上去,去年查阅了那些资料,关注了哪些地方,今年照样看这些部分,问客户索要同样的东西。客户老奸巨猾,见我新人一个,眼里透着“傻帽”二字,就也避重就轻,什么具体的内容也问不出来。
这么个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工作方式,肯定是经不起推敲的了,提交过去给Senior审阅的底稿,很快就被退了回来,Q了一大堆问题,看着我茫然的眼神,Senior冒了一句,不懂问客户去啊!
抱着笔记本转身找客户的路上,心里默默吐槽,问毛线!人家不回答啊!这时候脑海里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因为你也不知道要问啥嘛。愣了愣神,转念一想,确实啊!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只copy成功的底稿,虽然能做出底稿的样子来,但这样的底稿是没有灵魂的。复制只能解决“审计底稿大致长了个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让我对“审计底稿”这件事情有个概念。但是,具体这里面每一项内容,为什么要这样拆分,为什么要填这个数字,为什么要写这些Notes,却不是照搬以往的经验就可以的。还是得搞清楚这些数字背后的逻辑,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够真正驾驭审计的工作。
于是,开始坐下来认真分析,我所做的这部分内容,比如某某费用,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是从哪里来的?它的明细都有哪些?背后具体是一笔什么样的交易?这笔交易的商业实质是什么?它应不应该被分类到这个科目里?当我开始这样去思考和工作时,客户也终于不再跟我打太极拳了,拿出了详细的凭证来解释我的提问。
终于,Senior通过了我的底稿,项目结束啦,可以好好吃一顿犒劳自己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