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凡 , 80后美女,爱好写作,美文。
地是农民的根,粮食就是农民的命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不知道节约,孩子也是如此,不愁吃不愁穿,没有节俭的意识。
晚饭孩子把米饭粒剩在了碗里,我也提醒过孩子多次,不能剩饭。可这样的结果总是微乎甚微。
索性我就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她说,妈妈不是给你看过一张照片吗,有的地方小朋友都吃不上饭,都饿死了。那个照片上黑黑的瘦弱的男孩就是没有食物吃,快要饿死了。
你不是会背《悯农》吗?就是说农民种粮食很辛苦,流了很多汗水,一粒米从种下到收获,非常不易。有的地方连米饭都吃不上,非洲饿死了很多的儿童。
果然这个效果很好,也许是听到死,也许是觉得可怜。孩子倒也乖巧,把米饭吃的一粒不剩。还说妈妈不能浪费粮食,姥姥说浪费粮食要不然老天爷会抓的。
因为我每次都会把碗里的饭菜吃的很干净,这也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也源于父母对我的教导。
我们姐弟三人,收庄稼时,地里掉的颗粒麦穗,玉米,黄豆看到都要捡起来。
爸妈的教育很好,爸爸告诉我们说,“一粒庄稼从种下到收获的时候很不易,一小撮面粉,需要很多粒麦子才磨出这点来,所以不要浪费,要对得起这粮食。”
他们那时候的环境,非常贫苦。那个年代闹饥荒时,他们吃白面馍馍都很不易。小麦产量少,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一年只分得几十斤麦子,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这些白面。天天吃红薯饼,玉米饼充饥。那时候饿,吃红薯饼,玉米饼也很香的,偶尔吃顿白馍馍就觉得是天上的美味。现在再也不像以前吃不饱了,家家都有小麦,家家都可以吃上白面。
爸爸依旧每年坚持种地,他把粮食储存起来,说真到了没粮食时候,这些就是救命的,粮食是万万不能卖的。以前种地都是靠天吃饭的,没有收成人们都饿死了!再说了自家种的好吃健康。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一年的麦子收成交了粮税,剩下的也仅够一家人的口粮。还要赶着抢收,万一天气不好,赶上下雨天,把粮食淋湿了,就发霉,发芽了,一年的收成没有了也会挨饿的。
我和姐姐跟着爸爸收割麦子,那时候只有六七岁,一人割一行。到了中午再把麦子集中装车拉回去,我们则跟着车子捡掉的粮食,生怕落下一颗麦穗。
接下来就是打麦子,就是怎样把麦子脱壳变成颗粒的小麦。这个过程繁琐又复杂,就不详细说了。
唯一不同的是我记得我们村有一个机器打麦机,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打出的小麦干净利落。而外婆家打麦子,全是人工,用石碾去一点一点的去碾压。过程辛苦繁忙,小麦还会掺杂很多尘土,非常麻烦,但是不会丢掉一颗粮食。
新磨的白面粉非常香,爸爸会给我们蒸白面馍馍,爸爸有力气,把面团揉了又揉,刚蒸出来馍馍有劲道香甜可口。
二姨去我们家也爱吃爸爸蒸的馒头,常常告诉我们说,吃馒头用手接着馒头碎沫沫,别浪费了。二姨上高中时候,非常节俭,自己家带的咸菜馒头。
馒头放的又干又硬,吃的时候用热水泡泡,就着咸菜吃也是美味。有咸菜就着馒头都已经不错了,有的同学吃的是窝窝头,有的没有粮食,吃野菜玉米面饼充饥。对比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
他们这代人都是经历过饥饿,贫穷,所以也是格外的节俭。我们这代人从来不为饥饿操心。爸爸这辈还稍好点,到了奶奶这辈就更惨了。
奶奶那辈饥荒来时饿死了很多人。闹蝗虫时候,天空黑压压一片,落到哪里哪里的庄稼,树上就是光秃秃的,连个草叶子都不剩。
蝗虫把庄稼,树叶都吃完了,农民没有什么吃的,饿死了好多人。有稍微胖点的农民,饿晕了倒在街上,一些人看见就给拉回家了…,还有的人看见谁手里有个馍馍,一把夺过去,呸呸吐两口吐沫就把馍馍抢走了。没有东西吃,连草根,树皮都吃。那时候的日子真清苦,那像现在不怕饿死人!
奶奶那辈人经历过蝗虫,饥荒,战争所以对于粮食他们都是格外的爱惜和节俭。
科技发达,时代进步,粮食产量大大提升,吃的用的不用发愁。各种美食玲琅满目,白面馍馍不再是充饥的美味食粮,而是家家都有的家常口粮。有的出去吃饭乱点一大堆,吃不完就走了,很多食物都是基本没有动筷。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相当于2亿人民一年的口粮。按全国大专以上大学生每年倒掉的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
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达到13亿吨,若拿这些粮食中的四分之一,就足以养活全世界9亿的饥饿人口。
十年前一位同事问过我一句话说,你觉得现在我们吃饭是为了吃饱了,还是去为了品味道呢?当时我说,是为了吃饱!她说,对,因为我们现在只是为了能吃饱饭,而不是为了品味道,因为我们还没到那种境界!
很有道理,那时候我们虽然没有饥饿,但是是为了脱离贫穷,是为了能够吃饱饭。十年后我们人们生活物质提高了,大多数人吃饭都是为了品味道,那些生活在低层的人们依旧是为了填饱肚子。
有些人过着铺张浪费的生活,不知道节俭,父母辛苦烧的饭菜他们不吃,去吃外面的。
他们没有体会祖辈,父辈那个年代的饥饿困境,粮食就是他们的命。不能感受没有粮食可吃的艰难遭遇,包括战争带来的不幸,更不用担心明天会不会饿肚子。
节俭是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必要的尊重。从小我们就提倡节俭,就会背《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依然把我们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为社会多做点有益的事情。
凡凡,公众号:凡说梦想写作,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我们淡定于心,坚持自己的梦想,以文会友,以诚相待,坚守初心!
凡凡,80后,爱好写作,美文,希望在未来的时光里能遇见志同道合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