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进入冬季,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孩子明显增多,孩子咳嗽、咳痰明显,家长在给患儿选择治疗咳嗽药物时,一是不知道是选择止咳药好呢,还是选择化痰药好,或者是选择平喘药好;二是因为,现在的这类药物太多太多,心里很是纠结,导致家长出现了“选择困难综合症”。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要了解止咳药、化痰药和平喘药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1、所谓的止咳药,又叫镇咳药,临床上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周围性镇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是通过直接抑制大脑的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的,比如吗啡、可待因等。
周围性镇咳药,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官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的,如盐酸那可订等。
有的镇咳药物兼有中枢性镇咳和外周性镇咳两种作用。
2、所谓的化痰药,又叫祛痰药,包括刺激性祛痰药和粘液溶解剂。
刺激性祛痰药,是通过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反射性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液体,稀释痰液,使其易于排出。这类药物,以氯化铵为代表。
粘液溶解剂,在口服后,可使痰(粘)液中的酸性粘蛋白纤维断裂而分解,或使其粘度下降,易于排出。这类药物较多,主要有盐酸溴已新、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
3、平喘药,按照其作用方式分为三种。
一种是抗炎平喘药,是通过抑制呼吸道的炎症反应,达到长期防止哮喘发作的效果,这类药物现在已经成为平喘药物中的一线药物,而且是以吸入剂为主。这类药物全都是激素,即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等。
一种是支气管扩张药,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这类药物目前在儿科很常用,主要有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盐酸沙丁胺醇、盐酸特布他林,以及氨茶碱等。
另外一种是抗过敏平喘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人体内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而起到平喘的作用,如色甘酸钠、酮替芬、孟鲁斯特等。
以上就是这三类药物的区别,有些医学术语还有些晦涩难懂,但要把有些医学术语解释清楚,还需要大量的篇幅,这篇文章只说明三者之间的区别,其他的以后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