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正好老公家在陕县一个乡村,他给我介绍了他家的地坑院。地坑院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7米深,长12—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做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工程量约二千个土方左右。窑洞高3米左右,深8一12米,宽4米左右,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他们家的大概从他爷爷辈算起,已经开始居住了。现在地坑院功能改进了,靠近土堆的位置修建地坑院,主要是卧室区,冬暖夏凉,比空调还舒服。连着房间在盖客厅、厨房等生活区,每个房间都是独立的,用墙隔开,类似我们现在的房子。
我去了他姑姑家,那是近年来新建的地坑院,有传统的风格。这种地坑院窑为圆拱形,坚固耐压,院洞深,冬暖夏凉,挡风隔音,安全可靠,冬季窑内温度不会低于摄氏l0度左右,夏天也在20度左右,既使中午也要盖上被子休息,姑姑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最适宜人居住。
姑姑家的整体是一个窑洞一样,进门右手边是一张床,左手边是厨房,有煤炉平时既可以烧水做饭,冬天又可以取暖。内壁加一层砖块箍起来,都是请邻居帮忙盖的,有现代感。客厅和前厅用布帘隔开,一共摆有四张床,全部分开,满足生活需求。布帘都是手工缝制,用各色布块拼接起来,很具特色。
进入他们陕县村庄,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畜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有人称它是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婆婆在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春暖花开,人们犹如生活在花丛中,置身其中有一种娴静的农家情调,心情格外爽朗。院子里再种上几棵果树,夏天既可以乘凉,挂果季节还有新鲜可口的水果。老公家院子里种的有枣树,猕猴桃,秋天红枣熟了落一地红红的,无论是在枣花飘香的夏收6月、还是8月秋收芒种,那悠远的清香与红艳艳的大红枣儿,都在装饰着黄土窑居村落。
去年国庆,我们一起去了“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真正感受地坑院文化。近门口,一群老年舞蹈队载歌载舞,庆祝节日快乐,他们身穿黄色服饰,有股丰收的喜悦感。
进入地坑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金色的玉米串、红色的辣椒串子和庭院中的绿树、窑顶上的麦秸垛;这些自然的色彩在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的黄色大地上是那样的鲜艳夺目和协调统一,富有生活的韵味,体现着装饰与生活的高度统一。
地坑院里较有特色的饮食为“八大碗”与“十大碗”,是当地群众操办红白喜事、娶媳嫁人、招待到访贵客或时令节庆准备的特别吃食。当时正值国庆假期,赶上新人结婚,很是热闹。完全的“十大碗”包含红烧肉(9块)一碗、白肉(8块)一碗、猪头肉两碗、黄花菜一碗、海带一碗、豆芽一碗、粉条一碗、芹菜一碗、煎饼一碗。“八大碗”则是再由中选择六个热菜和两个凉菜组成。黄河鱼的味道不同于长江鱼,没有那么重的腥味。
地坑院很大,据说有24孔窑洞组成,吸引中外游客参观游览。窑洞之间相互连接,每个洞中特色不一,有的注重历史回顾,有很多照片供游人学习;有的充满文艺气息,可以观看皮影戏;有的富有现代感,一家人来个合影留念~
走累了,就可以在里面享用特色小吃。大家认识不认识的凑在一桌,吃着聊着,感受地坑院文化,颇具风味。
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圆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地坑院是中华文明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国民居建筑领域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