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生活要怎么过?
☽ 王 瑞
摄影 | 洪小漩
- 1 -
一天中午我妈做了一道菜:西红柿、土豆炖牛肉。这道菜端上来的时候,就让人赏心悦目了,红红的西红柿、搭配金黄的土豆块、加上红色的牛肉和浓浓的汤汁。这道菜不仅看着好,吃到嘴里更是味道十足。
老妈说,你为什么知道这次土豆没有炖碎掉吗?我们都不知道。
她说,因为我按照网上的方式,把土豆先用油煎一煎,煎的发硬了之后再炖,这样还真的没碎掉。那顿饭吃的特别欢乐,小陈还使劲儿的给姥姥举大拇指,说好吃。
老妈做了一辈子无师自通的家常菜,自从我给她下载了做菜的手机APP之后,老妈开始常照着菜谱做,她做菜的味道一天比一天好,谁能想到她60几岁了,竟然还能做出大厨味道了。我对老妈感概:看来只要学习,什么时候都是还有进步空间的。
这还让我想到了一个特别独特的画家摩西奶奶的故事。
摩西奶奶77岁开始学画画,80岁在纽约举办画展,成为世界知名画家。在她100岁的时候,她给世人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有人问,你为什么在年老时选择了绘画,是认为自己在画画方面有成功的可能吗?我的生活圈从未离开过农场,曾是个从未见过大世面的贫穷农夫的女儿、农场工人的妻子。在绘画前,我以刺绣为主业,后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拿起画笔开始绘画。假如我不绘画的话,兴许我会养鸡。绘画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充实。不是我选择了绘画,而是绘画选择了我。假如绘画至今,我依旧默默无闻,我想现在的我依旧会过着绘画的平静日子。绘画之初,我未幻想过成功,当成功的机遇撞上了我,我也依然过着绘画的平静日子。正如在曾孙辈眼里,今天的我依旧只是爱絮叨的曾祖母。
我想摩西奶奶之所以敢于在77岁开始学习绘画,那是因为她选择的不是绘画而是充实的人生。
- 2 -
同样感人的一个故事来自一本自然笔记《胡麻的天空》,这本书的作者秦秀英是一个只念过一年半小学的65岁的婆婆。秀英婆婆2011年来到儿子儿媳生活的上海,为了打发生活的无趣,她跟着儿媳芮东莉做自然笔记,继而又尝试创作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在此创作的过程中,秀英婆婆重新念书识字,并学会了使用电脑,还开有自己的博客。
80几岁开始出书的作家姜淑梅评价说:“秀英妹妹比俺小十岁,跟俺一样没啥文化。可人家现在又写又画,写得好,画得也好,读者喜欢,自己也高兴。这说明,只要想学习,多大岁数都不晚。”
老年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至少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常常遇到喜欢怀旧的老年人,他们总会说年轻时候发生的那些事情,在他们的世界里,就只有年轻时候的那些故事,说过一遍两遍三遍,直到索然无味,然后还因为和年轻人不能沟通而郁郁寡欢。
停滞不前,从来就不是好的生活,相反,如果你愿意向前,你就会发现这个时代的人们早就可以抛开年龄的限制和约束,只要你愿意学习,愿意成长,你都会拥有属于你的舞台和天空。
- 3 -
朋友的母亲退休之后在老年大学学书法,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学书法,还能有什么成绩。可是一年两年三年的学了下来,她慢慢的能看出那些大师大家字里的风骨了;渐渐开始有人愿意出钱买她的字了;更重要的是她还交到了很多很多热衷于书法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一起练字,一起交流,她觉得,世界好像给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户,这是她过去想都没想过的。
面对老年生活应该有些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一定要有一颗愿意学习和上进的心。放弃自己经历过的那些辉煌的历史和艰苦的岁月吧。只要你愿意学习,你的老年生活就不会是一个终结,而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一个常和妈妈通电话的阿姨,最近学会了用微信视频聊天。她感叹原来科技是这么简单和方便,过去那么多年都觉得学不会的技能,真的学起来原来这么容易。其实在我们这个社会里知识的获取会越来越便捷,而老年人需要的只是抱着一颗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世界的变化,愿意去学习。
老年生活最不应该拘泥于我老了、我今年58,我今年60了,这些年龄限制里,因为,面对未知的一切你永远都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年轻人,而在知识的海洋里,只要你去学习,永远都会拥有舞台,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永远都能提升你自己。
在我心中,老年生活更像一个崭新的开始,有如果说有什么想对老年人说的,那就是:从今天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命总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作者-
王瑞,作者、主播。一个声音温暖又好文四溅的姑娘(其实已经是孩儿他妈)。为梦想工作、为爱生活,每天带娃、读书、写文、录音、制作、观察自然……周而复始,却越忙越快活。在我心底,在远离城市的大海深处,有一座浅岛,开满繁花、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