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人白头
蒋勋老师有一篇文章《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谈到了爱情的本质,谈到了爱情的伟大,也谈到了婚姻让爱情变得平庸。看完后,感触颇多。文中提到罗密欧和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和许仙,他们面对的现实总结起来就是要告诉你,纯粹爱情的不可能性。
爱情的内在本质是最圣洁、最崇高的东西,但它的外在受限于现实,如阶级、父母的阻拦以及一些国家道德、法律的限制。正是因为这些阻碍,爱情才变得崇高,可以这样说,一段爱情经历的苦难越多越深,这段爱情散发的光芒就越耀眼。还有一种阻碍,是实在难以突破的,那就是所爱的对象。今天我要谈论的,就是遇到这种阻碍的爱情。
有许多人都面临这种境遇,那就是自己疯狂爱上的人,对自己却没有什么兴趣。在大陆的年轻人中,他们在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是纠缠一段时间便换一个对象。因为这种爱对于双方来说都是煎熬,对于爱的这一方来说是痛苦,而对于被爱的一方来说是负担。不了了之,是不是注定要是这种爱的统一归宿?这样未免太残忍,太可惜。
其实对于一个想要追求最美丽的爱情的人来说,即使所爱之人不爱自己,即使所爱之人有了爱人,他也会并且应该继续爱这个人。因为他要追求的,无非是极致的幸福或极致的痛苦,这两种都只有他最爱的人才能给他,如果最终仍然逃不过换了所爱的对象的命运,那这样的爱是否有太没有价值?是否可以说这样的爱仍然败给了现实?但是他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所爱之人——那个他追求最美丽的爱情路上的最大的困难?
我们是否可以参考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为了守护他的爱情,征服了整个纽约。但最最终,他还是输给了黛西—他最爱的女人。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盖茨比已经不是为了再次和黛西在一起了,他只是在追逐他心中美丽的爱情,他把这样的爱情当做一种信仰,就像那些宗教的信徒一样,他虔诚地、不悔地、始终地维护着他的信仰,维护着他的爱情,这爱情已经与黛西无关,只关乎盖茨比自己。着实,在这样的爱情下,黛西显得太平庸;着实,在这样的爱情下,盖茨比显得太迷人;着实,在这样的爱情下,所有的平凡人都会变得伟大。
我们是否可以参考传说中的金岳霖?传说中,金岳霖为了林微因孤独了一生。在林微因去世后多年,有一天金岳霖邀请了一众好友聚会。好友们都很诧异,因为金岳霖平时是个节俭的人,所以大家完全不知道他为何宴请众人。席间,他说今天是林微因的生日。这件小事令我很感动,这不就是我要追求的爱情吗?这不就是大家歌颂的爱情吗?正是这种感动,让我仍然愿意相信传说中的金岳霖,而不在意实际上他并没有忍住孤独忍住痛苦,这不怪他,毕竟痛苦真的很痛苦。
我们是否可以参考痛苦的尼采?我想,正是因为莎乐美不爱他,只是崇敬他、欣赏他,才造就了他伟大的、深刻的孤独和痛苦吧。这种有归宿的孤独和痛苦,其实是一种幸福。蒋勋老师在文章中说,一个人需要爱,需要被爱更需要付出爱。既然不能被爱,那付出爱也是一种幸福吧。尼采是幸福的,正是由于他的痛苦,才保留了爱情,追求到了最极致的爱情。因为如果得到了爱情,反而会像蒋勋老师说的一样,婚姻让两个人自我放弃,让双方变得庸俗,让爱情走进坟墓。所以,靠牺牲幸福,来维持爱情的终极美丽,何尝不好?只是这个过程会很痛苦、很孤独。而我向往这样的痛苦,向往这样的孤独。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爱对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千万不要让自己爱的人背负上愧疚感。只有这样,才能保留自己对她(他)的爱情。否则如果一直去纠缠别人,不仅得不到纯洁崇高的爱情,反而会把这种原本很美好的感情变得平庸、厌恶。
在爱情中,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甚至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即使得不到想要爱的人,也会去追逐理想中的爱情,愿一人白头。这将是一段孤独的、痛苦的旅程,而终点是极致的爱情。这段旅程越孤独越痛苦,就越接近于终点,越接近于幸福,因为在那个地方,幸福和痛苦已经没有分界线了,它们是一体的了,幸福即痛苦,痛苦即幸福。
其实,一生所爱,做金岳霖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