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世界绘本馆推荐
文:小小包麻麻
“宝宝,把你的玩具拿出来和妹妹一起玩哦”
“不能抢,小朋友之间要学会互相分享”
“好朋友,就是要一起玩啊”
这些话,熟悉不?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自家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争抢东西的情况,也都会教导他们学会分享。
如果某个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就会被当众教育“要学会分享啊”;好说歹说没用的话,那就半威胁半强迫,“你这么小气,以后都没人愿意和你玩了”,“你再这样,妈妈下次不带你出来了”;如果这时候孩子依旧不分享的话,百分百会被责骂一通。你骂你的,他哭他的,场面一度陷入混乱。最近,一位美国妈妈也是因为分享的话题在 Facebook 上发文,引来 20 多万个网友点赞!不过,有趣的是,她教育儿子“不用和别人分享玩具”!很好奇吧,事情是这样的。阿兰亚科尔伯格(Alanya Kolberg)带儿子卡森(Carson)到公园玩,因为儿子手上有卡车、机器人玩具,立刻吸引了公园里的其他6个小男孩。他们要求分享卡森手里的玩具,可是卡森紧紧的抱着玩具,看上去并不是很乐意。妈妈看到后,便告诉他说,“如果不愿意,你完全可以对他们说不。只需说不,不必解释。”得到了妈妈的支持后,卡森坚决地拒绝了那些小孩。可是没想到,那些孩子跑去找她告状,阿兰亚依旧坚持己见,“我的孩子不用非和你们分享,除非他本人情愿。”果不其然,这番话引起了当场许多家长的不满,大家都觉得她的言语和行为极其不礼貌。
阿兰亚用三明治反击, “如果我,一个成年人,走进一个公园吃三明治,我会被这里的任何一个陌生人要求分享三明治吗?不会!任何一个守规矩的陌生成年人,都不会伸手来拿我的三明治。他们会因为我的拒绝而表现出不高兴吗?也不会。”
所以,阿兰亚想让大家思考:你们说我们不礼貌?可是谁才是真正的不礼貌呢?
是不太想把玩具分享给陌生人的卡森,还是突然出现并要求玩卡森玩具的陌生小孩呢?
再者,卡森并不是不分享,他只是想把玩具和我朋友的女儿分享,而不是这些陌生的男孩子。所以,卡森的拒绝很合情合理。
阿兰亚的这篇文章被20万网友大赞:“她不是在教自己的儿子完全不要分享——他带着玩具是为了分享,只不过是想和他的朋友分享,而不是跑来要玩具的一群完全不认识的人。照她这个解释,她是正确的。”
“孩子们需要分享公共设施比如公园里的那些玩具,滑梯和秋千等。但是他自己的东西比如体恤或者鞋子之类的,他没有必要分享自己的私人物品。真可笑,现在人真疯狂。”
“我完全同意。我已经受够了自己的东西被人偷走或者弄坏了。
很多人表示:这简直说出了我们绝大部分父母的心声啊!
当然,也有人问:那我们就不用教孩子分享了吗?
并不是!
就像前面说的,分享公共设施是理所当然,但私人物品,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因为分享,首先是建立在孩子独立意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我愿意”,而不是出于任何强迫。
其次,不分享并不代表小气。
“给人玩一下啊,那么小气做什么”、“不就是一辆小汽车嘛,我下次再给你买好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孩子不主动分享的行为和不大方挂钩,却疏忽了人的本性。
为什么孩子很难去分享?因为他们认为我的给了别人后,我就没有了或是少了,这种不划算的买卖当然不会做啊。
而且两岁左右,孩子进入幼儿的物权意识关键期,这个时候在语言方面,他们会重复使用我的、我的,动作方面会伴随攻击行为,情绪上更是冲动且不能自制。
第三,当我们意识到没有人天生乐于跟别人分享后,好像这个问题也不是问题了。
毕竟,成年人的分享是出于礼貌性的社交性和情感的融合,而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东西会被弄坏,从此没得玩了,他就懂得不舍。
就像我大儿子说的:你们大人总说一起玩比较好,真的有那么好吗?为什么一起玩我的东西总是会被弄坏啊!听的我哭笑不得,是啊,有时候分享的代价也蛮大的,有过一次不愉快的体验之后,真的会影响孩子之后的决定。
我很赞同阿兰亚说的一句话:我们并非活在一个只要有人要求某件东西你就一定得放弃的世界。
虽然我是个乐于分享的人,但我从来不会强制我的孩子去分享,在我看来:分享的行为再美,它也不是义务,更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权力”!
自从儿子有过一次不好的体验之后,现在只要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我就会提前和他们商量,如果是你愿意分享的玩具那就摆到公共区域吧,如果是你觉得特别珍贵,怕被其他小朋友弄坏的玩具,就先收到他们不会进去的房间或是拿不到的地方。
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教会了孩子学会珍惜,又让他们亲身体验了分享的乐趣。是啊,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孩子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适当的拒绝别人索求,维护好自己的心爱之物更加重要。毕竟,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太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