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的周日下午,与友一场愉快的聊天,主题是教育。
其实说教育无对错,最大的原因就是滞后性,且因为个体差异化太明显,几乎没法用一个通行的标准说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连尺度都要个性化,在这个孩子身上提的要求,他感觉没啥,换一个孩子相同的要求,已经是变态,而验证是否成功,要用后看,在孩子成年后甚至到达了30-40岁,才能得出一个大概正确或大概错误的结论,然而这个结论,对这个孩子而言,已经是无用,没有时光穿梭机,把他送回去再来一次。
凡是成为妈妈的,都是每天各种惶恐,不断在自我肯定到怀疑到推翻肯定到再次肯定中度过,而且觉得责任重大。
单单就要求而言都是选项众多的:虎爸虎妈曾经流行,在我们还来不及跟风的时候,风向就变成了爱与自由发展的教育;开始是分数定江山,后来到素质个性比较重要,然后发现个性再好,没成绩985与211就是无缘,又回归到追逐成绩拿到敲门砖,好像选来选去,哪个都有好处但是也有不足,如果两边都选,似乎又两头不到岸。
尤其是爸妈不一定意见统一,家里如果有两派思维,孩子就真心混乱了,爸妈说话完全相反要求完全相反,到底该听谁的,想想就头疼。
很少看教育类别的书,最有印象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其它基本都是没啥太大印象或者去关注,但其实教育不一定看教育的书,道理其实是互通的,能用在自己身上的,基本都能用在孩子身上,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
试着总结下自己的看法:
前提假设:孩子是天赐给我的礼物,只有保管权,没有拥有权,且有保管期限,到期就要自由飞翔。所以,我要做的是,在保管期限内,不断学习如何放手,同时,为了确保飞的顺利,要找到飞的核心技能,从开始就给予训练,我们称为教育。
核心技能:让他清楚他的天空只能自己飞,由于未知太多,所以飞翔之前要做好准备。无论飞哪个方向,有些东西是必备的——凡事尽力而为的看法想法做法;遇到挫折不气馁的态度;正确感知时间安排时间的能力;与人沟通交往的语言表达。
只要有这些基本技能,向着哪个方向飞,都是可以的,只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这里,其它的,不需要太关注,他的人生该怎么走,本来就不是我的命题,而是他的选择,我既没有资格干涉,也不应该干涉。
都在称赞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其实我更觉得,母亲应该自私一点,尤其是对于教育这件事。与其督促孩子成长,不如督促自己成长,用自己的成长影响对方,或者比直接教来的更好。
严格要求与快乐自由,本来就是选择,甚至想要平庸的过一生,也是选择,如果能把重心放在培养上面的核心技能上,有了基本的底子,怎么选,重要吗?至少对大人而言,没什么重要的,无论对方是世界首富还是穷鬼一名,他终身都只有一个身份,我的孩子。如果加上他活的平安喜乐,那就足够了。
无为而治,我的佛系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