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父母恩爱幸福,孩子耳濡目染,他知道幸福的爱情婚姻是什么模样,将来他会去寻找正确美好的爱情,也会懂得经营美好的婚姻。
青年作家李菁,她的原生家庭幸福温暖,父母结婚三十多年,没有红过脸,没有分开过一天。因为母亲名字里有一个“梅”字,父亲三十年如一日研究梅花,在自己院子种梅花,家里日常的物件都是梅花图案。
李菁说,父亲看梅,看母亲。眼神里的温柔是要陷进生活最甜蜜里去的。父亲是家中的大厨,母亲爱吃鱼,父亲的拿手菜就是红烧全鱼。李菁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美好的爱情,是因为,从小到大,父母让她看到了真正美好爱情的模样。李菁说,如果有爱情的模样,一定是她父母相爱的样子。
如今李菁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婚姻,她和先生闫凌自从在一起,也从未分开过一天。她的先生极其宠她爱她,一直以来,从不让她操心家务活,家中大部分琐碎日常都是她先生来做。先生每次会把水果切好了端给她吃,每一次都切得很细致,摆得很有秩序,就像餐厅里的水果拼盘。
闫凌是一位环球旅行家,他用八年时间,独自一人走遍了世界七大洲的一百个国家,每天徒步背包走两万步。他每到一个全新的地方旅行,都会做“一字马”动作,拍下特别的空中飞人纪念照。可是正因为这长年累月的行走和没有热身运动的一字马,导致右腿半月板撕裂,需要做手术。
在手术后需要休养的日子里,李菁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先生的起居饮食,包揽了所有家务。而先生并不觉得这些是女人应该做的,对于李菁的劳动付出,先生总会温柔甜蜜的亲吻她说谢谢菁菁。
在闫凌术后忍着疼痛睡着的时候,李菁会温柔的亲吻先生的额头。这是她每次生病和睡前,妈妈爱她的方式。现在她用母亲爱她的方式爱着她的另一半,这就是爱的一种传承。
父母之间的爱会给孩子积极美好的影响,让孩子有爱人的能力,有寻找真正爱情的能力。李菁只用了五分钟就确定了闫凌是她一直等待的灵魂伴侣,愿意和他携手一生。
相反,父母感情冷淡甚至吵架家暴,那么孩子将来很难能寻觅到幸福的爱情,因为他们没见过幸福婚姻爱情的日常生活的模样,也不懂得如何去爱人。
玫玫的父母感情冷淡,经常吵架。从小到大,玫玫听到妈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怎么嫁给了你爸这样的人呢?真是瞎了眼。”听妈妈说,在她坐月子期间,想喝一口水,爸爸都没端给她喝。月子里,大冬天,自己去池塘洗尿布。爸爸对妈妈要么冷漠不说话,要么出口就伤人。
在父母之间,玫玫看不到美好爱情的模样。他们之间只有永无止境的冷漠与争吵。有一次玫玫问妈妈,既然跟爸爸在一起如此的不幸福,那为什么不分开呢?妈妈的回答是,都是因为玫玫。
玫玫寻寻觅觅很多年,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仍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后来经人介绍,相处没多久就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和她的父母如出一辙,丈夫脾气暴躁,动不动吹胡子瞪眼,没有一句温柔的话语。玫玫也变得冷漠决绝,对丈夫没有半点的关心。俩人除了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再没有其他的感情可言。可他们依旧将就的生活在一起,也是因为孩子。
“为了孩子”,这是许多将就的婚姻选择继续下去的原因。可是,这样将就的婚姻会断送孩子未来的幸福。你让孩子整天看到无爱的婚姻,将来他很难找到真爱,因为他不知道有爱的婚姻是什么样子。
杨绛和钱钟书的婚姻爱情,一直让世人羡慕。他们携手相伴六十余年,从学生时代一直到生命的终点。钱钟书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也是同样的想法。
钱钟书七十余岁仍然写信给杨绛,表达爱意。他们的爱从未有一天褪色,随着时间,愈发浓郁。如同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香醇。
看了杨绛的《将饮茶》才知道,原来杨绛的父母感情也很深。书中对父母的感情有两段这样的描写:
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妻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妻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
我父亲在荒野里失声恸哭,又在棺木上、瓦上、砖上、周围的树木上、地下的砖头石块上——凡是可以写字的地方写满自己的名字。这就算连天兵火中留下的一线联系,免得抛下了母亲找不回来。
由此可见杨绛父母感情深厚,相爱至深。所以杨绛自然而然有寻找爱情的能力,也懂得如何经营美好的婚姻,她的婚姻和她父母的婚姻一样,没有被生活琐事消磨殆尽,反而愈久弥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也就什么样。父母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将来爱情婚姻的幸福程度。
我总会劝诫未婚的亲戚朋友,一定要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灵魂伴侣。不要相信那些“过日子嘛,嫁给谁都一样”,“俩人在一起肯定会有一段很长很痛苦的磨合期”的荒谬言论,那些都是用来哄骗和麻痹人的。嫁给不同的人,真的不一样。真正合适的灵魂伴侣,没有痛苦的磨合。
为了你自己的幸福,也为了你未来孩子的幸福,请未婚的人谨慎正确的选择另一半,已婚的人好好对待自己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