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接力棒这么快就传到我,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在想,要不然就“松弛”过去算了,不过后面想想,干脆就借助这个机会,写一写我最近的感悟和思考,也算是一种i人进步吧。
关于爱稳稳
稳稳妈妈总喜欢问我:“你爱不爱稳稳?你什么时候最爱他?你觉得今天他什么时候最可爱?”
夺命三连问。
作为一个i人,我回答得明显不怎么令人满意。
最后妈妈开玩笑总结:“我感觉你没那么爱他。”(其实她就是希望我可以多表达。)
我是他爸,我当然爱他。那为什么妈妈会有这样的明知故问,是因为从我身上感受不到对孩子的爱意吗?
我反思,但思来想去,没结果,我明明很爱他呀。
他写信给圣诞老人,画出自己想要的礼物,我问他如果要写信给爸爸,会写什么?他说,“写祝你开心,还有谢谢爸爸。”这个时候,我很爱他。
我给他吹米饭,他看到我的眼镜起雾了,赶紧拿来纸巾帮我擦眼镜。这个时候,我很爱他。
他笑眯眯地从幼儿园出来的时候,他拼乐高很认真的时候,他唱歌的时候,他睡觉的时候,甚至他小脸皱成一团假哭的时候,我都很爱他。
也许,妈妈和爸爸对他的爱是相等的,只是我们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
稳稳妈妈是一个喜欢表达出自己的爱的人,每天要说出和做出数以百计的爱稳稳的话和动作。我一开始不会,因为性格的影响,相比用“形容”来把爱具体化,我不太愿意也不擅长,我更愿意用行动,我更想的是努力地成为在稳稳内心世界里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爸爸”这个存在。作为一个90后爸爸,我理解的父爱,还没有到父爱如山,沉重、坚实、不可撼动。相反,有没有可能,温和、包容、有趣地陪伴,帮助他建立自信,形成内驱力等等这个方向的父爱,才更适合我和我的孩子?我想要让我的父爱,如山,也如水。
当然,说和做、倾听和倾诉,并不相悖。我现在每天会尽量跟稳稳输出一下“我爱你”,小表心意。
关于鸡娃
前面的妈妈们谈到了鸡娃,我想了想,我们家的理念主要还是妈妈在输出,妈妈一直坚定地认为鸡娃不如鸡自己。我好像没有鸡娃的概念,只是在一次又一次和妈妈的讨论分析中,做出很多如何更好陪伴他的决定。 当我们把自己所有对孩子的期待,都变为对自己的期待。当我不再要求孩子做个好孩子,好学生,而是尽量把自己做好,孩子的成长环境会更加健康,亲子关系会更好,大人也不再焦虑,孩子也不再忧虑。相反,孩子因为有了一个优秀榜样可以学习,而变得更好。孩子既是独立的个体,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不仅仅是基因的延续,还是你的人格,性格,思维方式,智力,生活习惯等等各方面的延续。借用稳稳妈妈最近在宝宝周记里对稳稳说的话:“妈妈(爸爸)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一些,像现在这样‘偏袒’你更久一些,重点不放在培养你和锻炼你,只在乎你有没有做自己。”希望稳稳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吧。
个人拙见,不会表达,还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