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浏览到一篇文章,让我感叹了许久。那是一篇揭示钻石营销骗局的文章,它掀开了钻石的几层神秘面纱。
一、钻石并不稀有。在十九世纪后期,在南非就发现了一座产量有几千万克拉的钻石矿。
二、钻石与爱情并无半点联系。之所以能在二者之间划等号,纯属垄断商(黛比尔斯公司)避免买钻石的人再度出售钻石从而导致钻石价格体系崩溃而精心设计的广告说词。
三、钻石=碳。外表晶莹剔透的它唯一的组成元素就是碳,此处请允许我狂笑一会儿......
万能的主啊,一丁点儿碳居然能让天下无数女人虔诚的成为它的信徒,虚荣和无知的力量真是大的可怕,惭愧的是,我在几年前居然“荣幸”的加入了这个行列。没错,就是在结婚的时候,为了证明他爱我,我们在并无多少积蓄的情况下花了一笔至今仍觉沉甸甸的费用买了一颗碳。而这颗碳在我手上戴了没多久就因为太碍事被束之高阁了。至于他是不是爱我这样的命题,都留给生活琐碎和时间去证明了,与那颗碳其实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首饰自古被女性所钟爱和追随,即使是在与世隔绝的某些部落,我们也能看到女人项下佩戴的兽骨串成的项链,这似乎是由性别和审美决定的,金银细软也好,玉石宝珠也罢,其实本无可厚非。至少它们外表华美,而且本身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价值(譬如黄金)或者真正的代表稀缺(其实部分石头类首饰是否真的稀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但是如果连上述几项都未能达标,甚至佩戴它的人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它的外观(比如本人,其实至今觉得钻石不如彩色的其它首饰漂亮),却能被疯狂抬高价码,实在太荒谬了。
面对皮草制品,人们经常呼吁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但是如果看过电影《血钻》,你更会毛骨悚然,而电影的题材并非虚构,是当时非洲部分地区的真实写照,例如安哥拉和塞拉利昂。
为了攫取财富,非洲大地遭遇惨绝人寰的内战,人性泯灭,小小孩童都未曾幸免,因被迫培养其嗜血的狼性,双手沾满了亲人的鲜血......
后悔以前的自己那么不理智,那么无知,居然会相信一颗和玻璃球外观差不多的碳粒居然能代表忠贞不渝的爱情?!如果是现在,我定会嗤之以鼻,钻石恒久远?去TMD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