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却还没说的 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也值了”
就像李宗盛《山丘》一歌中所唱到的那样,落于嘴角却疲于开口黯然下咽的太多,习惯了孤单却厌倦思考,无人倾诉之时却惊觉些许事不知觉中早已慢慢淡于脑海,溜于天边。待发现时想回首追逐也无可奈何,可爱的是大脑容量有限毕竟不能每段记忆都伴你一生,就如科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会选择性地遗忘掉潜意识里不想存留的回忆,比如某一刻经历的身心的某种痛苦。”可怕的是大部分溜掉的回忆并不会给你太多机会发现它的不告而别,于是乎那些曾一遍遍折磨着你,让你在深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是那些眼角分泌的咸湿液体的缘由便只能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于风。
或许这也是一件好事吧。大概。
感谢文字,让我等技穷之人得了归宿,不会编曲、画不了漫画、声线灾难不喜录音……等等记录生活的途径都封锁后,剩下最原始的方式来记录生活。
每天写点什么吧!这样的想法出现很久了。苦于高三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得已将其放置在一旁,高考结束了,毕业旅行回来了,闲下来了。嗯,从现在开始记录些什么吧,一部电影阅后的感触、一本书放回书架后的一时体会、一些源自现在18岁的自己对一些大小事自私的评论或是一些回忆,有些什么都记录上来吧。
讨厌写日记,因为家长会无止境地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它,即使没有也使人感到约束,想言不敢言之纠结令人心痒难耐。想起曾经用过暗语、用过拼音、用过密码也听老师建议用过英语来写日记,仅仅是为了防止长辈的简单恶意,可能安全感实在低到发指的地步,也可能是写的途中厌倦了这个方式,当然最大的可能是懒,最终每一次想要记录都已失败告终,不了了之。可惜了这18年的点点滴滴,能在简单的大脑里寻得一片生存之地的那些记忆,辛苦你们了。
不会与他人倾诉,那么写的这像是日志般的文字也没必要发在朋友圈供人笑话,评论区清一色的非主流的回复一定会令人面红耳赤。当然,这只是猜测,怎么可能会去发表自己的内心于认识的人眼前,朋友圈就应该拿来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嗯,是这个道理。
感谢《简书》给了这个平台供我放置这些简单的文字,不需要他人浏览,即使浏览了也是陌生人了无所顾虑。带着练文笔的私心,记录些什么吧,以后忘记的时候,还有回首感慨的载体。
那就这样好了,从现在开始好了。
20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