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住的房子里有很多历史年代感的家具:用了二十多年的洗衣机,三十年的缝纫机,比我年级年长的热水壶、小板凳、餐桌等,即使搬了好多次家,它们还是完好无损的保留着,似乎成了家里的一份子,这些旧家具放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多少会有违和感,我也曾劝父母买新的,他们总是说,东西好好的,没有必要买。其实更换这些物件也用不了多少钱,但最终还是拗不过他们,只能苦笑,如果都像我们家这样,国家别指望靠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了。
去年国庆回了趟农村老家,家里正在翻修房子,外公去世之后,房子一直空着没有人住,时间一久,便破败了,长辈们一商量,决定在原来的地基上再建一栋新房,我回家的时候房子快要竣工了,院子一角横七竖八的堆着从老房子里拆下来的建筑垃圾,我抚摸着那些近百年的木材,仿佛回到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站在门槛上拉着门环,嘴里含混不清的唱着热门主题曲“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一边眼巴巴等着外公赶集回来,现在老房子没了,远在天国的外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眼泪一滴一滴的打在木板上,我偷偷拿了两块小木头回来,现在它们都放在我的书桌上,时不时拿着看一看,给予我温暖的力量。
渐渐长大的我愈发能够理解父母,很多旧物之所以舍不得丢弃,无关金钱,只因为它承载我们的过去,维系着我们已经无法触到的时间和空间,或者,无法再见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