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麦田遇到了我,
那就转身快跑,
不过你要当心,
千万不要掉到悬崖下去了。(仿,改)
《麦田的守望者》,这本薄薄的小书太让我着迷了,那个混账考尔菲德20岁,而我也20岁;我跟你讲,那个杂碎干过的蠢事情我也多多少少干过,只是还没到考尔菲德那种程度罢了。我对着本说着迷,可能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个不争气的家伙在某这程度上跟我真是像极了。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我还是高二的时候,我在车站等谁来着,我忘了,那不重要;车站有一个读书角,那中地方的读书都是一些烂书,我都看不上眼,我只看过两本,一本是关于纳兰性德词的赏析,还有一本就是这本混账的《麦田的守望者》。记得那是陆陆续续看到了第二章,考尔菲德在老斯宾塞家里的情节,不过后面的因为忙着处理人生大事——混账考试——,也就没有再读下去了。不知道是先经历混账事,后知晓书中有此经历;还是先知晓书,后经历相同的混账事——哪一种感觉要好一些?不过无妨了,反正我现在已经知道有一个混账和我差不多了。一直到了大一上半年,在看小熊对三毛的回忆时,偶然看见了三毛很喜欢的一本书之一就是这本混账的不得了的《麦田的守望者》;然而三毛是我顶喜欢的人,所以我愿意去读我顶喜欢的人顶喜欢的书,尽管这是一本混账透了的书,你看我现在满满的混账话就可以知道了。
(模仿结束,恢复正常state)
这本书我读完的最深感受就是:我的妈妈为什么不能给我生一个小我9岁的妹妹。不开玩笑,真的,我觉得老菲比真的是太惹人爱了,如果你们有谁认识考尔菲德,就帮我问问,我很想知道他妹妹有男朋友了吗。
“你摸摸我的额角看,”她突然说。
“干吗?”
“摸摸看。光是摸一摸。”
我摸了一下,却什么也没感觉到。
“是不是烧得厉害?”她说。
“不,你觉得烧吗?”
“是的--是我有意搞出来的。再摸摸看。”
我又摸了一下,仍没感觉到什么,可我说:“这回好了,我觉得有点儿烧了。”我可不愿意她产生他妈的自卑感。
她点点头。“我可以搞得烧到比体温表还高。”
“体温表。谁说的?”
“是爱丽丝·霍姆伯格教我的。你只要夹紧两腿,屏住呼吸,想一些非常非常热的东西。一个电炉什么的。随后你整个脑门就会热得把
人的手烧掉。”
我差点儿笑死。我立刻把我的手从她脑门上缩回,像是遇到什么
可怕的危险似的。“谢谢你警告了我,”我说。
“哦,我不会把你的手烧掉的。我不等它热得太厉害,就会止住--嘘!”说着,她闪电似的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
其次呢,我仿佛有点知道Echo为什么那么喜欢这本书了,是因为Echo的心中有一片好大好大的金黄色的麦田,而Echo喜欢做的,也是把一个个狂奔到悬崖边的小孩子抓到,防止他们掉到悬崖下去。不管考尔菲德有多混账,但是有一点我不得不说我们大多数人是比不过他的,那就是他的真。
繁华世界,芸芸众生;目之所及皆是虚妄。而考尔菲德的麦田就是这虚妄大雾中的一片应允之地。
如果我跟我老爸说我以后想去当一个看麦田的人,想梭罗一样在自己一个人住着;不用猜,我老爸肯定会把我骂得狗血淋头,说我看了什么烂书,脑子读书读坏掉了之类的话。首先得承认一点的事,我老爸肯定没有考尔菲德老爸有钱,他经不起我这么折腾;况且我跟你说实话好了,我没有那种勇气。所以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本书描绘的就是一个逃避入世的乌托邦,然后把边沁拉出来批评我和这本书。
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
没错,大多数的我们没有办法实现书中所描绘的“真我”之境界,所以这就是乌托邦。可是,我可以负责地说,人类浩瀚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乌托邦的历史——柏拉图的《理想国》、道家的“大同世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康德的“永久和平”,黑格尔的“历史终结”、空想社会主义······精彩啊!一步一步表明人类对自我、人类以及人类的思考!
因此我不是鼓励我们将一身致力于乌托邦世界的构想,那不管用;加入所有人都呆在家里苦思冥想人类的未来等问题,我相信,用不了几天,你就会没钱恰饭了,人类的发展也将停滞不前,从20年的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损失就足以知晓。
所起我的观点是,我们要做一个务实的麦田人。我们不仅要在黑黝黝的大地上为了麦子种下金灿灿的麦子,也要在心中留出一片土地来,播上麦的种子。
物我两相鉴,悟在迷中求。若问君何去,心中麦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