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互联网+”和“+互联网”的风潮逐渐融入知识产权行业,“低价”+“包授权”成了部分代理机构借以宣传的口号。但是这样的组合真的靠谱吗?
互联网“免费模式”,与“审核-授权”机制的知识产权行业相结合,标榜“低价”、“包授权”看起来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的解释也确实让许多不明就里的人信以为真。实际上,“低价”、“包授权”并无直接联系,这是一个伪命题。
先说“授权”
专利授权是以申请人提出申请,知识产权局审查授权的形式完成的,“包授权”难不难?专利代理人都知道,只要范围写得足够小,授权不难。只要在权利要求书将技术内容批露得足够详细,都会具有授权前景。这就是部分代理机构敢于承诺“包授权”的底气所在。
但是,相对于为技术、产品做好保护,“包授权”只是雕虫小技,代理人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都远小于做好技术保护。“好保护”与“包授权”,若想二者兼得,既要选择精英团队,还要付出远高于市场的价格,这显然与互联网中的“低价”离得很远。
为什么“低价”“包授权”能大行其道
部分原因是因为很多申请人只有“证书”需求,获得专利授权证书是唯一目的(一是需要凑专利数如申报高企,二是应付工作任务如评职称等,此处不展开),这时候“快速拿证”、“包授权”就成为这部分申请人的最大痛点,代理机构即以此为借口,提高服务价格。殊不知,“包授权”其实难度最低,最易实现,人工成本低,对借此提高服务费的代理机构来说,当然利润更高。
当然了,对单纯追求“买”证书的申请人来说,只要能“包授权”,不过就是多花点钱,损失也不大,愿打愿挨倒也无可厚非。但对于拥有原创技术,投入市场竞争,希望做好保护,将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实在在做专利运营的企业来说,所谓“包授权”实在害人不浅!
对于不懂专利申请规则,不具备专利代理服务的专业技能,无时间或无负责人监管专利服务过程的企业及个人来说,因为对专利服务的陌生,就以“获得授权”作为选择代理人的硬性指标。殊不知,部分代理人为了确保能授权,把技术细节在专利文件中批露得越多,技术泄露越多,损失越惨重。
花高代价“买”到的专利证书,泄露技术秘密,每年花年费养着一张废纸,“包授权”越多,后续需要花费的年费越多,负担越重。因此,“保授权”带给代理机构的是一次性的利益,带给技术持有人的却是长期的、持续的伤害。
专利申请文件的重要性
在专利审查程序或者无效程序中,权利要求书都是被严格审查的主要部分。而在专利侵权诉讼中,权利要求书——尤其是其中的独立权利要求——又是界定是否侵权的主要依据;因此,撰写权利要求书无疑是整个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的核心工作。
除此之外,一些因素比如:
权利要求是否得到了说明书的充分支持?
申请主题如何设置比较合适?许多有价值的技术文献因为主题设置不当影响了保护范围;
技术领域是否可以扩展到产业链上游或者产业链下游?
……
以上这些是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举例,操作中还需要参考更多实际情况。基于这些的判断才是考核专利代理服务价值的指标,“包授权”真是雕虫小技。
云葫芦希望更多专利申请人,想清楚你是“要证书”还是“要保护”?如果你“要证书”,也实在没必要花这么长时间“买”一个证;如果你“要保护”,所谓的“包授权”更不应该是你的选择,因为你最多是拿到一个证书,而不是对技术的实质保护。面对这些“套路”,请擦亮双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