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评委私下聊:幼师交教具专利的5条潜规则

真是太精彩了!张老师那场"专利翻车现场"我都能想象到有多尴尬——朋友圈自拍暴露了所谓"原创"其实是环创作业的改良版,评审组当场亮证据,空气瞬间凝固!这种尴尬谁顶得住啊?

想在教具专利评审中脱颖而出,这些暗坑必须绕开:

朋友圈爱晒"区角新教具"的姐妹们要悠着点了!现在评审组可精明了,专门查你那教具是否真用在教学中。苏州那位老师的"悬浮音乐盒"被家园共育签到表无情拆穿——班里根本没开展过音乐活动,这不是自打嘴巴吗?

别急着画高大上的设计图!茶歇时省里老陈透露:高分专利都带着生活气息。记得去年那位破格晋级的王老师吗?她那"变身收纳凳的绘本架"其实就是奶粉罐改装的,但聪明的是附上了孩子们玩耍的监控视频,评委们看得连连点头。

包装也是细节!有老师的智能感应教具因为用了防水泡沫箱就被毙了,评委组长直言:"这么奢侈的包装,日常维护成本不符合学前教育原则。"选材必须过三关:教室里现成的、孩子能自己操作的、耐摔耐用的!

申报材料里的照片背景都要检查!有老师专利照片背景墙上挂着"严禁触摸"的标识,直接被评委标记"未考虑安全性"。高手都会附上孩子的涂鸦改进意见,顺便展示被磨圆的设计棱角,这波操作绝了!

最厉害的是把专利融入日常!连续三年晋级的老师每个专利都上传班务平台,还截取家长留言"孩子回家非要做同款"当佐证。甚至有人把短视频平台的模仿作品点赞数打印附在材料最后一页,这招太绝了!

姐妹们,赶紧检查你的申报资料,记得放上孩子们"误操作发明新玩法"的画面,评委们最吃这套!别忘了U盘里存家长会演示视频,这个晋级名额可不等人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