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说新语》二则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 君与家君/期/日中
(4) 待君久/不至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 太丘舍去
舍:舍弃
(5) 去后乃至
乃:才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
今义:儿子女儿
(2) 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与“来”相对
(4) 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5) 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领
(6) 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忌;理睬
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省:自我检查、反省
(3) 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 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 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7) 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8)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 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10) 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
(12) 曲肱而枕之
肱:胳膊
(13) 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
(14) 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15) 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
(16) 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7) 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8) 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
2. 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 而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2)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3.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 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 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三、诫子书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 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志:明确志向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 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放纵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4) 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5) 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6) 意与日去
日:日子,岁月
(7) 遂成枯落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8) 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 静以修身
古义:修养身心
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2)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走
(3) 意与日去
古义:日子,岁月
今义:太阳
3.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四、狼
1.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 其一/犬坐于前
(2)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一狼仍从
从:跟从
(2) 并驱如故
故:原来
(3) 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4) 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5) 积薪其中
薪:柴草
(6) 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
(7) 目似瞑
瞑:闭上眼睛
(8) 意暇甚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9) 盖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 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1) 其
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代“两狼”)
一狼洞其中(代词,指代“柴草堆”)
以攻其后也(代词,指代“屠户”)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2) 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词,代指“一狼”)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句末语气助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3) 敌
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4) 止
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增笑耳(只是)
(5) 意
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
(6) 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7) 以
投以骨(把)
以刀劈狼首(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目的)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2) 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3)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2)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3)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4)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五、寓言四则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浇灌、灌溉
(2) 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3) 国人道之
道:讲述
(4) 闻之于宋君
闻:使知道
(5) 丁氏对曰
对:应答,回答
(6) 身亡所寄
亡:无,没有
(7) 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8) 若屈伸呼吸
若:你
(9) 只使坠
只使:纵使,即使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3. 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若
求闻之若此(像)
不若无闻也(如)
若屈伸呼吸(你)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2)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4)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