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犹作钱塘梦,黄金缕毕人销魂
暑气已然渐褪,秋风凉意习习。金秋时节热寒交替迅速,秋乏总难避免。特别像我这懒散之人,午后总爱小憩一会。不期然想到前段时间,樸真窑一款人与梦有关的作品,欣欣然取出置于手中细细品味。午后暖阳直穿玻璃漫洒,合眼倚在椅上心念,琢磨着古人的浪漫情怀。醒来之后忍不住分享给大家的,就是这款钱塘梦,一段穿越时光的人鬼情未了。
跨过百年时光,若论南北朝时期天下谁能担的起女神的名号,当时无论是居于庙堂之高的权贵,还是追鹿逐兔的莽夫,抑或是游走山水的文人骚客,恐怕都得将这一票,投给南齐名伎苏小小。
作为一代名伎,苏小小颜值爆表,才华横溢,智商与情商逆天,在世时便以惊采绝艳留下了无数风流佳话。女神苏的名号在当时已经响彻底天下,后世也更有无数人绮思逸想。北宋人士司马才仲,也是女神苏无数仰慕者之一,也引来了这件钱塘梦的作品。
司马才仲名楢,据传是北宋名相司马光之侄,受当时文艺大咖苏东坡的推荐,参加了由皇家主办的公务员考试,成绩还不错,后来做了钱塘幕官。而他与苏小小的钱塘一梦,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其中最为迷人的,就是人鬼情未了。
司马才仲午睡时梦见一名美丽女子,手执檀板,轻唱一曲,诉说自己青春将逝的寂寞。才仲忙问曲名,女子称是《黄金缕》,并且告诉才仲,将来会和他在杭州见面。才仲梦醒,怅然若有所失,就把梦中的情景续成女子唱词的下片。
后来他调任杭州,一直久病不愈。 他常乘船到江上游览。一日船上的梢公忽然见到才仲健步走来,神采奕奕,手挽一位从未见过的绝色佳人一同上船,未等缆绳解开,那船就就消失在烟波浩淼之中。待船工们奔向家中报告时,才知道才仲刚刚溘然长逝。后来人们发现,才仲的官舍之下,就是苏小小墓。也许是司马才仲的爱慕,舍了人间,赴了红颜
这件作品取材的原图宽阔,经过巧妙的构思置于这款钵型器具上,展现出来也是恰到好处,核心的元素没有缺失,放心的焦点反倒使其显得颇为饱满,避免了空洞的留白。从整体构图来观赏,不难发现整件作品所呈现的内容,绝大部分都几乎集中在一处,占了作品画面的三分之二,而视觉中心正中画中月洞门里的人物。
如此小的空间要将大量的元素融入,对元素的取舍、画面的布局,以及细节之处的把握,都是一份考验。这一种吸收了传统仕女画典型环境的创作,樸真窑还是有一点心得,而细处与布局方面,也是颇有自信,正是如此,又幸得这一窑柴烧的功成,将繁复的枝桠与建筑的线条压缩在一处,围绕着月洞门,茂树繁枝、雕栏高台,庭院一角一览无余,线条走势清晰有力,更不觉杂乱无章。
钱塘梦这一作品的布局结构非常丰富,周遭树木花草拥簇,旁侧重山叠峦,檐下头戴官帽的司马才仲伏案而睡,案上物品简洁,香炉、烛台、酒盏、页册,再无旁物。置于指间远观,还能领会在结构上有着安排的冲突感,笔走游龙的重点,是被景物线条重重包围、内容密集的司马才仲,不过精致之处,正是其画面观感的冲突焦点,旁无一物衬托、手持响板的苏小小。
配合恰到好处的沉深青色与玉质釉面,人物场面既饱满富有张力,又将一股萧瑟之意传递出来。如不谈及题材,单独将两者拎出,可能会感觉有些唐突,而点晴之处就是那一缕将两者融合,巧妙断笔却直接传神的缥缈气息,再一领梦境之意,便不难理解,司马才仲被重重线条包围的世俗之重,梦中女神空白轻灵的清新洒脱。这也恰好解读了古人的一种浪漫追求,执子之手,逍遥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