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这种说法起于何时,源自何处,已不可考。但因人有这种奇怪的逻辑,当男人打下的江山丢掉时,往往就会怪罪到女人身上。譬如,夏商周的覆灭,就被推到了三个女人身上,说她们是“祸水”,是祸国殃民的妖姬。这三个女人,就是夏桀的王后妹喜,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周幽王的宠妃褒姒。
据明代冯梦龙著的《东周列国志》记载,当越国的范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进谏曰:“臣闻‘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王不可受!”从伍子胥的话中,可推断这三个女人亡夏商周的说法应是早就广为流传。不过,冯梦龙所著之书只是小说家之言,并非史家之言,当消遣看可以,但若视之为史实,却是可笑的。
那么,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三个弱小的女人真有这么大的能耐让一个强大的王朝覆灭吗?
历史往往是由口耳相传的传说和文字记载的信史构成。因而我们唯有以记录上古传说的最早的书籍和正史的记载为依据,才有可能窥测真实的历史,或更接近真实的历史。中国现存最早的书籍是《尚书》,据说“尚”与“上”同音,“尚书”意指“记录上古传说的书”。左丘明的《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司马迁的《史记》被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都是中国目前较可信的史书。我们且以这三部书籍作参照,看能否看清这三个女人的真面目,以及夏商周灭亡的真正原因。
我们先来看有关妹喜的记载。《尚书》并无任何有关妹喜的记录。但在《国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大意是,夏桀讨伐有施氏,有施氏将妹喜献给桀,得桀宠爱。因而后世书籍中说妺喜爱听裂帛之音、喜戴男人官帽之类,应是小说家的戏言之作,不足信。
关于妲己,在《尚书》中并无明确记载,只有这样一句:“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即商纣王听信妇人之言。这“妇人”是否妲己,不得而知。不过在《史记·殷本纪》中却明确记载:“(商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司马迁如何得知“妇人”是妲己?让人很是怀疑,是否只是他的润笔之作。
对于褒姒的记载,在《史记·周本纪》中着墨最多:“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众所周知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是由此而来。
从上述记载看,关于“女人是祸水”、“女人祸害亡国”之类的说法,实乃无稽之谈。
至于夏商周灭亡的真正原因,其实在上述史籍中均已指明答案。如《史记·夏本纪》中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指出夏桀的灭亡,是因“不务德而武伤百姓”。而商纣的覆灭,也是因其“败德伤民”,如“好酒淫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以酒为池,县肉为林”、“百姓怨望”之类。至于周幽王沉迷女色,“数举烽火戏诸侯”只为取悦女人之举,当然也是一种“失德无道”行为。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败德失道,应才是导致夏商周灭亡的原因所在。